气胸护理措施
气胸患者的护理需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等多方面进行。病情观察要关注症状和生命体征;体位护理根据一般和特殊情况调整;呼吸道护理包括保持通畅和吸氧;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要维护装置和观察护理;心理护理针对不同人群安抚;饮食护理要合理搭配。具体而言,需密切观察气胸相关症状与生命体征,让患者取合适体位,做好呼吸道及胸腔闭式引流相关护理,安抚患者心理并给予合理饮食。
一、病情观察
1.症状观察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需密切观察气胸相关症状。例如,年轻患者突发一侧胸痛,随后出现胸闷、气促,要高度警惕气胸。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现气促加重,也需考虑气胸可能。观察胸痛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以及气促的频率、严重程度等。一般来说,气胸患者胸痛多为针刺样或刀割样,突然发生,持续时间不等;气促可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严重时患者不能平卧,甚至出现发绀等情况。
儿童患者气胸时,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哭闹不安、鼻翼扇动等,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更需要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其呼吸状态和一般情况。
2.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气胸患者若肺压缩严重,可能出现呼吸、脉搏增快,血压可能因缺氧等出现波动。对于老年患者,其心肺功能相对较弱,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可能更需关注,如老年患者呼吸频率超过30次/分,提示病情可能较重,需及时处理。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气胸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可能与气胸导致的缺氧引起的心脏负担加重有关,要密切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异常。
二、体位护理
1.一般体位
患者应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也有利于胸腔内气体的排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半卧位的调整需适当考虑。儿童患者半卧位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体位导致呼吸道受压。对于老年患者,半卧位时要确保舒适,可适当调整床头高度,一般床头抬高30°-50°较为适宜。
对于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半卧位时可适当考虑胸部的舒适情况,避免过度挤压胸部影响呼吸。
2.特殊情况体位
若患者发生张力性气胸,情况危急,需立即取平卧位,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如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等操作,待病情稍稳定后再调整为合适体位。
三、呼吸道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指导方式不同。儿童患者咳嗽反射较弱,可通过拍背等方式协助排痰。鼓励患者深呼吸,每日进行数次深呼吸训练,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以促进肺复张,减少肺部并发症。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应劝导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不利于气胸患者的恢复。
对于老年患者,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减退,更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吸氧护理
根据患者的缺氧情况给予适当吸氧。一般轻度气胸患者可给予低流量吸氧,1-2L/min;中、重度气胸患者可给予中流量吸氧,2-4L/min。吸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缺氧改善情况,如口唇发绀是否缓解、呼吸频率是否减慢等。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气胸患者,吸氧时要注意控制吸氧浓度,避免氧浓度过高抑制呼吸中枢。儿童患者吸氧时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和氧流量,避免氧流量过大对儿童呼吸道造成损伤。
四、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1.引流装置的维护
保持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密闭性,防止漏气。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正常情况下引流液为淡红色或黄色,量逐渐减少。若引流液突然增多,呈鲜红色,可能提示有活动性出血,需及时报告医生。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引流装置的维护要注意相应的特点。儿童患者的引流管较细,更要小心操作,防止引流管脱出或堵塞。
对于老年患者,皮肤相对松弛,要注意固定好引流管,防止因活动导致引流管移位。
2.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水封瓶中长管内水柱的波动情况,正常情况下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波动范围约4-6cm。若水柱无波动,可能提示引流管堵塞或肺已复张;若波动过大,可能提示胸腔内存在持续漏气。在更换引流装置等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对于性别差异,女性患者在进行引流管护理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避免引起患者不适。
五、心理护理
1.不同人群的心理安抚
气胸患者往往因突然发病、呼吸困难等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亲切的态度、游戏等方式安抚其情绪,让患儿感到安全。比如用玩具转移儿童的注意力,缓解其因疾病产生的恐惧。对于成年患者,要耐心向其解释病情,介绍治疗的过程和预后情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患者可能因对疾病的不了解而更加焦虑,要多与老年患者沟通,倾听其担忧,给予关心和安慰,告知其气胸是可治疗的疾病,消除其心理负担。对于女性患者,要注重其心理感受,给予更多的情感支持,因为女性相对更敏感,心理状态对疾病恢复的影响可能更大。
六、饮食护理
1.合理饮食搭配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蛋白质有助于患者身体的修复,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可通过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补充,如苹果、香蕉、菠菜、胡萝卜等。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患者的消化吸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等症状,不利于气胸患者恢复。对于不同年龄患者,饮食的具体安排有所不同。儿童患者要保证营养均衡,根据其年龄适当调整食物的种类和质地,如幼儿可将食物做成泥状、糊状等。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物要做得软烂一些,便于消化。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气胸患者,要注意饮食的糖分控制,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