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突然心动过速是怎么回事
儿童突然心动过速指心率超过同年龄正常高限,常见生理性因素有运动、情绪激动、体位改变,病理性因素包括心脏疾病、全身性疾病、电解质紊乱等,诊断需体格检查、心电图等,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和针对病因治疗,新生儿、婴幼儿、有基础疾病儿童有特殊注意事项,需综合多方面准确诊断和针对性处理以保障儿童健康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儿童突然心动过速是指儿童的心率超过同年龄正常心率的高限。正常心率因年龄而异,新生儿心率为120~160次/分钟,1岁以内110~150次/分钟,2~3岁100~130次/分钟,4~7岁80~120次/分钟,8~14岁70~110次/分钟,当超过上述范围时需考虑心动过速情况。
二、常见原因
1.生理性因素
运动或情绪激动:儿童在剧烈运动后或大哭大闹、情绪过度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突然心动过速。例如,儿童跑完步后立即进行心率测量,可能会发现心率明显高于平时安静状态下的心率。这是因为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促使心脏加快跳动以满足机体需求。
体位改变:从卧位突然变为立位时,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心动过速。这是由于重力作用,血液分布发生变化,机体通过调节心率来维持血液循环稳定。比如儿童从躺下迅速坐起时,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心率增快。
2.病理性因素
心脏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等,心脏结构异常会影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导致心脏负荷增加,从而引起心动过速。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会出现心动过速的症状,这是因为心脏结构的改变打破了原有的心脏节律平衡机制。
心肌炎:多由病毒感染等引起,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细胞受损,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心脏传导系统也可能出现异常,引发心动过速。临床上常见肠道病毒等感染后引发心肌炎,进而出现心动过速表现。
全身性疾病
发热:当儿童发生感染等情况导致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心率大约会增加10~15次/分钟。这是因为发热时机体代谢率增高,机体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以满足代谢需求。例如,儿童因呼吸道感染发热至38.5℃以上时,很可能伴随心动过速。
贫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缺氧,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代偿,以保证各组织器官的氧供。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不足,容易出现心动过速的症状。
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血钾浓度降低时,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导致心肌兴奋性增高,引起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例如,长期腹泻的儿童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进而出现心动过速表现。
低钙血症:血钙水平降低也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率异常,出现心动过速情况。
三、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首先测量儿童的心率、心律,同时检查有无其他体征,如心脏杂音等。通过听诊心脏,可以初步判断心脏节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脏结构异常相关的杂音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心动过速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心动过速的类型,如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通过心电图记录的心率、P波形态、QRS波群等情况,能够准确判断心动过速的性质和来源。例如,窦性心动过速时心电图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心电图有特定的波形特点。
3.动态心电图(Holter)
对于发作不频繁的心动过速患儿,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心电图变化,有助于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明确心动过速的发作规律和特点。
4.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以了解儿童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如白细胞升高提示可能有感染,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有贫血。
血生化:包括电解质检查(如钾、钙等)、心肌酶谱等。电解质检查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心肌酶谱升高提示可能有心肌损伤,如心肌炎等情况。
四、处理措施
1.一般处理
休息:让儿童立即停止剧烈活动,安静休息。对于因运动或情绪激动引起的生理性心动过速,休息后往往可以逐渐缓解。例如,让儿童坐在舒适的地方,放松身体,稳定情绪。
调整体位:对于因体位改变引起的一过性心动过速,可帮助儿童调整至合适体位,观察心率变化。
2.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发热引起:积极进行退热治疗,如体温超过38.5℃,可根据儿童年龄等情况选用合适的退热方法,如物理降温(温水擦浴等)或使用退热药物(需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同时针对引起发热的病因进行治疗,如抗感染等。
如果是贫血引起:根据贫血的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需补充铁剂等,同时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
如果是电解质紊乱引起:根据具体的电解质紊乱类型进行纠正,如低钾血症补充钾盐,低钙血症补充钙剂等。
如果是心脏疾病引起: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考虑是否需要手术等治疗;对于心肌炎等心脏疾病,需要进行相应的心肌保护等治疗。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新生儿:新生儿出现突然心动过速时需高度重视,因为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等情况,及时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尽快明确病因,因为新生儿心动过速可能提示较为严重的心脏问题或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需要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延误病情。
2.婴幼儿:婴幼儿不会准确表达自身不适,家长需密切关注其心率变化以及伴随症状,如是否有拒食、哭闹不安等情况。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提供婴幼儿的喂养情况、既往病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因并进行合适的处理。
3.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基础疾病的儿童出现突然心动过速时,要更加警惕病情加重。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监测,定期复查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儿童突然心动过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需要综合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多方面情况进行准确诊断和针对性处理,同时要关注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特点和特殊情况,以确保儿童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