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妊娠中毒症
妊娠中毒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在妊娠20周后至产后2周发生,有自身因素(年龄、遗传、既往病史)和生活方式因素(营养、体重)等发病因素,基本病理是全身小血管痉挛,临床表现分轻、中、重度,对母婴有严重影响,诊断通过病史、体格、实验室检查,监测包括孕妇自身和胎儿,预防要孕前保健和孕期管理,处理分轻度休息观察及中重度住院治疗等。
一、发病因素
1.孕妇自身因素
年龄:年轻初产妇(年龄<18岁)和高龄初产妇(年龄≥35岁)发生妊娠中毒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年轻初产妇身体各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高龄初产妇身体机能开始衰退,对妊娠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的孕妇,即家族中有过妊娠中毒症患者的,其发病风险可能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影响孕妇的血管内皮功能等,使孕妇更容易在妊娠期间出现高血压等相关病变。
既往病史:患有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孕妇,发生妊娠中毒症的几率明显高于健康孕妇。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孕妇的血液循环和肾脏功能等,在妊娠状态下更容易诱发妊娠中毒症相关的病理改变。
2.生活方式因素
营养状况:孕妇如果存在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不足,会增加妊娠中毒症的发生风险。例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维持,导致血管容易出现损伤和血压调节失衡等情况。
体重因素:孕前体重超重(体质指数BMI≥24)或孕期体重增长过快的孕妇,发生妊娠中毒症的可能性较大。体重过重会加重身体各器官的负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和肾脏,容易引发高血压、蛋白尿等妊娠中毒症的表现。
二、病理生理机制
妊娠中毒症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导致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血管痉挛:全身小动脉痉挛是核心病理改变,会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同时,肾小动脉痉挛会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出现蛋白尿和水肿。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增加,进一步加重水肿,而蛋白尿的出现则是因为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
内皮细胞损伤:妊娠过程中,胎盘等组织会释放一些物质,可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启动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聚集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这也与妊娠中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三、临床表现及分类
1.轻度妊娠中毒症
高血压:血压轻度升高,可表现为血压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但不超过140/90mmHg。
蛋白尿:尿蛋白微量或少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
水肿:多表现为踝部及小腿水肿,经休息后不消退,水肿可向上蔓延至大腿、腹部等。
2.中度妊娠中毒症
血压:血压进一步升高,但不超过160/110mmHg。
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0.5-5g之间。
水肿:水肿程度加重,可涉及全身。
3.重度妊娠中毒症
先兆子痫:血压≥160/110mmHg,24小时尿蛋白定量≥5g,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等自觉症状。
子痫:在先兆子痫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和(或)昏迷,是妊娠中毒症最严重的阶段,对母婴生命威胁极大。抽搐可反复发生,昏迷时间长短不一,严重者可因脑水肿、呼吸循环衰竭等而死亡。
四、对母婴的影响
1.对孕妇的影响
严重并发症:可能引发胎盘早剥、脑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孕妇生命。例如,胎盘早剥会导致孕妇大量出血,进而引起休克等严重后果;脑出血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甚至导致孕妇死亡。
远期健康影响:患过妊娠中毒症的孕妇,日后发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孕妇增加,而且再次妊娠时复发妊娠中毒症的几率也会升高。
2.对胎儿的影响
生长受限:由于胎盘血流灌注减少,胎儿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会出现生长受限,表现为胎儿体重低于同孕周正常胎儿。
早产:妊娠中毒症病情严重时,为了保障孕妇的生命安全,往往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导致早产发生率增加。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和健康预后。
五、诊断与监测
1.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孕妇的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妊娠史等。
体格检查:测量血压、检查水肿情况、进行尿液常规检查以检测蛋白尿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以评估孕妇的全身状况和各脏器功能。例如,通过肝功能检查可以了解孕妇是否存在肝脏受损等情况;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判断孕妇是否存在凝血异常等问题。
2.监测
孕妇自身监测:孕妇需要定期测量血压、称重,观察水肿情况以及自身有无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等不适症状。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胎儿监测:通过B超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还可以通过胎心监护等手段监测胎儿的胎心情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况。例如,胎心监护可以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等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预防与处理原则
1.预防
孕前保健:计划妊娠的妇女应在孕前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血糖等,调整营养状况,将体重控制在合适范围(BMI保持在18.5-23.9)。
孕期管理:孕期要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水肿等情况。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同时控制盐的摄入,但也不宜过度限制,保持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休息时采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灌注。
2.处理原则
轻度妊娠中毒症:一般采取休息、左侧卧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同时加强产前检查,监测母胎情况。
中、重度妊娠中毒症:需要住院治疗,治疗原则包括解痉、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及必要时利尿等,适时终止妊娠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例如,使用硫酸镁等药物进行解痉治疗;根据血压情况使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对于病情严重、孕周已达34周及以上的孕妇,多建议及时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对于子痫患者,首先要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受伤等,然后根据孕周等情况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