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中医该如何治疗呢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需辨证论治,综合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医特色外治等方法,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且要考虑儿童、老年、女性等特殊人群特点以达更好疗效,包括肝胃不和型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等,脾胃虚弱型用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等,脾胃湿热型用三仁汤或连朴饮加减等,胃阴不足型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等;针灸选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推拿有揉按腹部等手法;中医特色外治包括中药贴敷、穴位注射;生活方式上要饮食规律清淡等、调节情志、作息规律;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辨证论治
1.肝胃不和型:多因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所致。症见胃脘胀痛,连及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常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疏肝散中的药物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能缓解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
2.脾胃虚弱型:可由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损伤脾胃所致。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胀满痞闷,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治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常用四君子汤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研究发现,四君子汤中的药物能调节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肠黏膜修复,黄芪建中汤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患者的状态。
3.脾胃湿热型:多因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酿生湿热,阻遏中焦所致。症见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泛酸,口干口苦,渴不欲饮,身重肢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理气和中,常用三仁汤或连朴饮加减。相关研究显示,三仁汤等方剂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抗菌、抗炎、调节胃肠动力等作用,有助于改善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症状。
4.胃阴不足型:可因热病后期耗伤胃阴,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伤胃阴,或久病不复等导致。症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常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研究表明,益胃汤等方剂中的药物能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对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二、针灸推拿治疗
1.针灸:可选取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健运中州,调理脾胃气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可宽胸理气,和胃降逆。通过针刺这些穴位,起到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疼痛等作用。现代针灸学研究证实,针刺相关穴位可影响胃肠的电活动、神经递质等,从而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
2.推拿: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揉按腹部、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揉按腹部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摩腹能调节脾胃气机,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按揉足三里可激发脾胃经气,增强脾胃功能。推拿操作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适度操作,一般每周可进行2-3次,长期坚持有助于慢性胃炎的康复。对于儿童患者,推拿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三、中医特色外治
1.中药贴敷:可将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等功效的中药制成药膏,贴敷于胃脘部等相应穴位或部位。例如,将丁香、肉桂、吴茱萸等中药研末,用醋调成糊状,贴敷于神阙穴,能起到温阳散寒、和胃止痛的作用。中药贴敷通过药物经皮吸收,作用于局部及全身,调节机体的气血阴阳,改善慢性胃炎的症状。
2.穴位注射:选取足三里、胃俞等穴位,将具有扶正祛邪、调理脾胃作用的中药注射液注入穴位。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调节胃肠功能。穴位注射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注射剂量。
四、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慢性胃炎患者应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咖啡、浓茶等,这些食物可刺激胃黏膜,加重胃炎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调整需有所侧重,儿童患者要注意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或难以消化的食物;老年患者则要注意食物的软烂程度,便于消化吸收。
2.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情志不遂可影响肝脾功能,导致胃炎发生或加重。可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情志,如听音乐、散步、瑜伽等。不同性别患者的情志调节方式可根据其特点进行选择,女性患者可通过社交、艺术创作等方式调节情绪,男性患者可通过运动、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3.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良好的作息有助于机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对于慢性胃炎的康复至关重要。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上班族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学生要避免过度劳累,按时作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胃炎多与饮食不节、先天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在治疗时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调整饮食结构,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同时可采用轻柔的推拿等中医外治方法。要避免儿童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物,如碳酸饮料、过多的零食等。家长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腹痛加重、呕吐、黑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胃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中医治疗可根据老年患者的体质特点,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注意饮食的温和、易消化,作息要规律且保证充足的休息。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中药与西药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使用中医治疗时需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
3.女性患者:女性慢性胃炎患者在情志调节上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月经周期、孕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月经期间要注意情绪稳定,避免受寒;孕期和哺乳期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和安全,中药的使用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胎儿或婴儿健康。
总之,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综合运用中药内服、针灸推拿、中医特色外治等多种方法,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同时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