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是怎么回事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10%-15%,发病与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相关,有局部及全身症状,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诊断,治疗包括化疗、放疗,手术不首选,预后差,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妊娠期患者治疗需特殊考虑。
一、小细胞肺癌的定义
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独特组织学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10%-15%,其癌细胞小而呈圆形或卵圆形,形似淋巴细胞,胞浆少,类似燕麦穗粒,故又称为燕麦细胞癌。
二、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相关因素
1.吸烟: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吸烟是小细胞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长期吸烟会使肺部细胞受到持续的致癌物质刺激,导致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据统计,吸烟者患小细胞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0-30倍,而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患病风险越高。
2.职业暴露:长期接触某些职业性致癌物质也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生有关。例如,接触石棉、铬、镍、铜、放射性物质等的人群,患小细胞肺癌的几率增加。这些致癌物质会损伤肺部细胞的DNA,干扰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机制,从而引发癌变。
3.空气污染:室外空气污染以及室内烹饪油烟等空气污染因素也可能与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相关。室外空气中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室内烹饪产生的油烟中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在这样的污染环境中,会增加肺部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4.遗传因素:虽然遗传因素在小细胞肺癌发病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某些遗传易感性可能使个体对致癌因素更敏感。例如,一些基因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修复机制或信号传导通路,增加患小细胞肺癌的风险。有家族中有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人群,其发病风险可能会高于普通人群,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增加了易感性。
三、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黏液痰。这是由于肿瘤刺激支气管黏膜引起的。随着病情进展,咳嗽可能会加重,且痰中可能带血。
咯血: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这是因为肿瘤组织血管丰富,肿瘤生长过程中侵蚀血管导致出血。
胸痛:当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时,患者可出现胸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钝痛或刺痛,且疼痛可能会随着呼吸或咳嗽而加重。
2.全身症状
发热:肿瘤组织坏死可引起发热,多为低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此外,肿瘤阻塞支气管引起肺部感染时,也会出现发热症状,此时多为高热,伴有寒战等表现。
消瘦、乏力:由于肿瘤消耗机体能量,患者可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消耗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消瘦和乏力会逐渐加重。
四、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的占位性病变,但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瘤或位于隐蔽部位的肿瘤可能容易漏诊,一般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胸部CT检查: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重要影像学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部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可以发现肺部有无转移的淋巴结等。通过胸部CT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楚地观察肿瘤的血供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
PET-CT检查:对于小细胞肺癌的分期以及寻找转移病灶有重要价值。它可以利用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高代谢特点,通过检测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情况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以及是否有转移。
2.病理学检查
痰细胞学检查:收集患者的痰液,查找癌细胞。这种检查方法简便无创,但阳性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能会受到痰液标本质量等因素的影响。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中央型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支气管内的肿瘤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对于周围型肺癌,可在CT引导下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小细胞肺癌的金标准,通过对肿瘤组织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免疫组化等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为小细胞肺癌。
五、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1.化疗: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较为敏感,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常用的化疗方案有EP方案(依托泊苷+顺铂)、EC方案(依托泊苷+卡铂)等。化疗可以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缓解症状。但化疗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
2.放疗:放疗可用于小细胞肺癌的局部治疗,对于缓解局部症状,如胸痛、咯血等有一定作用。同时,在化疗前后结合放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对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常采用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先进行化疗,在化疗的同时进行胸部放疗,以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3.手术治疗:小细胞肺癌一般不首选手术治疗,因为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早期即可发生转移,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但对于少数早期局限且没有转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经过多学科评估后,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
六、小细胞肺癌的预后
小细胞肺癌的预后相对较差。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经过积极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但总体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更差,平均生存期较短。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肿瘤的分期、治疗反应等。一般来说,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患者一般状况较好的情况下,预后相对较好。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治疗方案,充分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例如,在化疗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化疗药物的剂量。同时,要注意预防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2.儿童患者:儿童小细胞肺癌非常罕见,一旦确诊,治疗需要更加谨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化疗药物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如导致生长迟缓、性腺发育障碍等。在治疗前需要充分评估患儿的身体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
3.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合并小细胞肺癌是非常罕见且棘手的情况。治疗时需要权衡胎儿和母亲的健康。一般来说,手术、化疗和放疗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多学科会诊,根据妊娠的孕周、肿瘤的分期等综合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尽量在保障母亲生命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对胎儿的影响,但往往预后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