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是怎么回事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病因未明的独立性疾病,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其病因涉及遗传、年龄、性别、生活方式、超重肥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等因素。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后会引发心、脑、肾、眼等器官并发症。诊断依靠血压测量、实验室及特殊检查。治疗分非药物(饮食调整、运动锻炼等)和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治疗。特殊人群(老人、儿童青少年、孕妇、合并其他疾病者)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预防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并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当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时,通常被诊断为高血压。
二、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
1.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发病概率高达46%。遗传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血压,如影响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功能等。
2.年龄因素:高血压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逐渐失去弹性,变得僵硬和狭窄,导致血流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3.性别因素:在青春期前,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病率相似;但青春期后,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而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又逐渐升高,甚至超过男性。这可能与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血管保护作用减弱。
4.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摄入过多的盐会使体内钠离子增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过量饮酒也会使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会损害血管壁,加重高血压病情。
吸烟: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收缩、痉挛,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导致血压升高。
缺乏运动:长期不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容易导致肥胖。肥胖会使体内胰岛素抵抗增加,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加,从而升高血压。
精神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5.其他因素:超重或肥胖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每增加3kg/m2,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患者也容易出现高血压,这可能与睡眠中反复出现的呼吸暂停导致缺氧,激活交感神经有关。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耳鸣、失眠等症状,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2.并发症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高血压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脏并发症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脑血管并发症可出现头痛、呕吐、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肾脏并发症可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等;眼部并发症可导致视力下降、眼底出血等。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1.血压测量: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应在安静、清醒、未使用降压药物的状态下,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测量上臂肱动脉血压。一般需要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均高于正常,方可诊断为高血压。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3.特殊检查:对于怀疑有并发症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动态血压监测、眼底检查等特殊检查,以明确诊断。
五、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饮食调整: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g;增加钾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等富含钾的食物;减少脂肪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等优质蛋白质。
运动锻炼: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减半。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体重指数(BMI)应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
2.药物治疗:如果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患者血压较高,需要及时使用降压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
六、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较大,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过快、过度降压,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幅度不宜过大。同时,要注意预防跌倒,起床、站立时动作要缓慢。
2.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高血压患者多与肥胖、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应首先采取非药物治疗,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调整饮食等。如果血压明显升高或伴有靶器官损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但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
3.孕妇:孕妇高血压会增加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如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治疗时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4.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肾脏疾病等的高血压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治疗合并症。降压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一般应将血压控制在更低的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七、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有助于预防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2.定期体检: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糖尿病等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控制其他危险因素:积极控制体重、血糖、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