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涵盖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等病理类型,与长期吸烟等多种因素相关。其临床表现有呼吸系统、全身及肺外症状,诊断包括影像学、病理学等检查方法,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预后与病理类型、分期等有关,特殊人群如老年、女性、吸烟人群有相应特点,支气管肺癌多为中央型,有其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侧重特点。
一、概念定义
1.肺癌:是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涵盖多种病理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如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和小细胞肺癌等。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职业暴露(接触石棉、氡气等)、空气污染、遗传因素等。
2.支气管肺癌:其实就是肺癌的一种主要类型,它是指发生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肺癌。从解剖部位来看,肺癌还可分为中央型肺癌(多发生在段及以上支气管,以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较多见)和周围型肺癌(多发生在段以下支气管,以腺癌较为常见),而支气管肺癌大多属于中央型肺癌范畴,主要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
二、病理类型及特点
1.肺癌的病理类型
非小细胞肺癌:
鳞状细胞癌:多见于老年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大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央型肺癌。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转移相对较晚,但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相对不如小细胞肺癌。
腺癌: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女性相对多见,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上皮,多为周围型肺癌。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咳嗽、咯血等表现,且腺癌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如脑转移、骨转移等。
大细胞癌:相对少见,可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外周,癌细胞体积大,形态多样。其恶性程度较高,生长迅速,转移较早。
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极高,生长迅速,较早出现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嗜银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为中央型肺癌,患者多有吸烟史,临床表现上可能早期就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消瘦等。
2.支气管肺癌的病理类型侧重:支气管肺癌主要以中央型的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较为常见,当然也有周围型的支气管肺癌,但相对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腺癌等周围型肺癌来说,比例上可能有所不同,它更聚焦于起源于支气管部位的肿瘤,病理类型的分布有其相对集中的特点。
三、临床表现
1.肺癌的一般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可为刺激性干咳或伴有少量黏液痰,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时,咳嗽加重,呈高调金属音性咳嗽;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少数患者可出现大咯血;气短或喘鸣,肿瘤阻塞支气管可导致肺不张或继发肺部感染时可出现。
全身症状:发热,多为肿瘤组织坏死引起的吸收热,也可因并发肺部感染所致;消瘦,肿瘤消耗、食欲减退等可导致体重下降、消瘦。
肺外表现:部分肺癌患者可出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杵状指(趾)、库欣综合征、男性乳腺增生等。
2.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表现特点:由于支气管肺癌多为中央型,早期就可能出现咳嗽、咯血(尤其是中央型肺癌侵犯支气管黏膜时易出现痰中带血)、气短等症状,当肿瘤阻塞较大支气管时,可较早出现肺不张、阻塞性肺炎等情况,且对于吸烟的老年男性来说,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时更应警惕支气管肺癌的可能。
四、诊断方法
1.肺癌的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常用的初筛手段,可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但对于一些小的或隐蔽部位的肿瘤容易漏诊;胸部CT检查分辨率高,能够发现更小的病变,可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分期;磁共振成像(MRI)对于判断肺癌是否侵犯胸壁、纵隔等部位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对脑部转移的诊断较CT更敏感。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包括痰细胞学检查,留取患者痰液查找癌细胞,但阳性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病变情况,并可取组织或刷检进行病理学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周围型肺癌可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纵隔镜检查可用于判断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这些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能单独依据肿瘤标志物确诊肺癌,多用于肺癌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估等。
2.支气管肺癌的诊断特点:支气管肺癌由于多为中央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相对更容易发现病变,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支气管内肿瘤的位置、形态,并获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对于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周围型支气管肺癌可能需要经皮肺穿刺活检等手段来明确病理类型。
五、治疗方法
1.肺癌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肺癌,无远处转移且心肺功能能够耐受手术的患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通过肺叶切除、全肺切除等方式切除肿瘤。
化疗:是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术前新辅助化疗以缩小肿瘤体积,便于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化疗以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对于晚期肺癌患者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铂类联合吉西他滨、紫杉醇等。
放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等,可用于局部肿瘤的照射,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症状,如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等。
靶向治疗:对于有特定基因突变(如EGFR突变、ALK融合基因等)的肺癌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小的特点,能精准作用于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近年来在肺癌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对于PD-1/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
2.支气管肺癌的治疗特点:支气管肺癌若为中央型早期,手术切除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能够耐受手术的中央型支气管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对于小细胞肺癌的支气管肺癌,由于其恶性程度高,早期易转移,多以化疗联合放疗为主,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少数早期局限期的患者;而对于有相应靶点的中央型支气管肺癌,靶向治疗也可发挥重要作用。
六、预后情况
1.肺癌的总体预后:肺癌的预后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治疗效果等多种因素相关。一般来说,非小细胞肺癌早期患者经过手术等综合治疗后预后相对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而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现时多已处于中晚期,预后相对较差。
2.支气管肺癌的预后特点:支气管肺癌中中央型肺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能否及时手术等有关,若中央型肺癌能够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预后相对较好;但如果是小细胞肺癌的支气管肺癌,预后通常较差,因为其容易早期转移,治疗效果相对不理想。而周围型的支气管肺癌若为腺癌,早期发现手术切除后预后也因个体情况而异,但相对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支气管肺癌预后可能稍好一些。
特殊人群提示
老年人群:老年肺癌患者(包括支气管肺癌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在治疗时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选择相对温和且适合其身体状况的治疗方案。例如在选择化疗药物时,要考虑到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需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术后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女性人群:女性肺癌患者(包括支气管肺癌患者)在病因上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除了吸烟等因素外,可能还与室内油烟暴露、雌激素等因素相关。在治疗过程中,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癌症诊断可能对女性的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于有家庭角色的女性,需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在药物选择上,对于有雌激素受体相关靶点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的选择和应用要综合考虑女性患者的生理特点。
吸烟人群:吸烟是肺癌(包括支气管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长期吸烟的人群,无论是否出现肺部症状,都应定期进行肺部筛查,如每年进行胸部低剂量CT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肺癌。对于已经确诊肺癌的吸烟患者,戒烟是非常重要的,戒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同时也能减少对其他器官的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