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中耳炎可能影响听力,其影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密切相关。
小儿咽鼓管短、平、宽的生理特点,使其易因上呼吸道感染、呛奶等引发急性中耳炎。炎症初期,中耳腔黏膜充血肿胀,产生炎性渗出物,形成中耳积液,阻碍声音传导,导致听力下降,多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看电视音量调大等。若及时规范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并配合减充血剂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炎症消退后积液吸收,听力可逐渐恢复正常。
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炎症持续刺激会破坏中耳结构。严重时可引发鼓膜穿孔,虽然多数小穿孔可自行愈合,但穿孔期间听力会明显下降;若炎症累及听骨链,导致听骨破坏或粘连,则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此外,反复发生的急性中耳炎还可能进展为慢性中耳炎,遗留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病变,持续影响听力。因此,一旦怀疑小儿患有急性中耳炎,需尽快就医,通过耳内镜、听力检查等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降低听力受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