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下肺小结节影可能是肺炎、肺结核、肿瘤等原因引起的。
1.肺炎
肺炎是引发右下肺小结节影的常见病因之一,当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支原体或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肺部时,会引发局部炎症反应。炎症导致肺泡内渗出物增多,肺组织充血、水肿,在影像学上就可能呈现为右下肺小结节影。此类结节通常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伴随炎性渗出。患者往往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典型症状,细菌感染时痰液可能呈黄色脓性,病毒感染时症状相对较轻,而支原体感染可能引发刺激性干咳。
2.肺结核
肺结核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当结核菌侵入右下肺后,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形成结核结节。初期,这些结节在CT影像上多表现为边缘模糊的渗出性病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增殖性结节、钙化结节等不同形态。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而典型患者会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咳嗽、咯血等症状,痰液中可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性结节的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特异性,如可出现卫星灶、空洞形成等。
3.肿瘤
肿瘤导致的右下肺小结节影可分为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肺癌中,肺腺癌早期常表现为磨玻璃样小结节影,具有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等恶性征象,随着肿瘤生长,结节可逐渐增大、密度增高;肺鳞癌的结节多为实性,边界不规则,易侵犯周围组织。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晚期还会出现消瘦、乏力等全身恶病质表现。转移性肿瘤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结直肠癌、肾癌等)通过血行或淋巴途径转移至右下肺形成的结节,通常为多发,大小不一,多数患者在原发病进展期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