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皮疹、口腔黏膜充血、手足硬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目前主要通过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冠状动脉瘤等后遗症。
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故又称川崎病。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男多于女,四季均可发病。川崎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
川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
1.发热:多为高热,可持续5天以上。
2.皮疹:发热后3天~5天出现,呈多形性红斑样或猩红热样皮疹。
3.口腔黏膜充血:口腔黏膜充血,口唇干红,草莓舌。
4.手足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潮红,手指和足趾肿胀,恢复期蜕皮。
5.颈部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无明显压痛。
川崎病的并发症包括:冠状动脉瘤、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果怀疑川崎病,需要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川崎病的治疗主要包括:
1.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预防冠状动脉瘤的发生。
2.丙种球蛋白:可减轻炎症反应,缩短发热时间。
3.对症治疗:如退热、补液等。
川崎病的预后一般较好,但部分患儿可能会遗留冠状动脉瘤等后遗症。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密切观察心脏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