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该吃什么药
手足口病的抗病毒治疗方面,EV71感染相关的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无特效抗病毒药,主要对症支持治疗;对症治疗包括体温超38.5℃且不适时用合适退热药物,口腔疼痛用康复新液等;特殊人群中婴幼儿用药需谨慎精确计算剂量并观察反应,有基础疾病患儿用药要留意对基础疾病的影响
一、抗病毒药物
目前,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毒是引发手足口病的常见病原体,对于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使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有研究显示其对控制病情进展可能有一定作用,但需严格把握用药指征。而对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二、对症治疗药物
1.退热药物:当患儿体温超过38.5℃且出现明显不适时,可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等,这些药物能通过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起到退热作用,有临床研究证实其退热效果及安全性。
2.缓解口腔疼痛药物:患儿口腔出现疱疹、溃疡导致疼痛影响进食时,可使用康复新液等药物,康复新液能促进黏膜修复,减轻疼痛,有临床应用表明其对缓解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症状有一定帮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机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使用退热药物等都要严格遵循体重等计算准确剂量,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婴幼儿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例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时,要根据婴幼儿体重精确计算用量,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有基础疾病患儿:如果患儿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哮喘、先天性心脏病等,在使用药物时要特别留意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比如使用某些退热药物可能会对有哮喘病史患儿的呼吸等功能产生一定干扰,需在医生综合评估下选择合适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