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肺炎的诊断包括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来明确;治疗涵盖根据病原菌选合适抗生素的抗感染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可通过增强体质、避免危险因素和疫苗接种等方式来进行,以降低患病风险、促进康复。
一、细菌性肺炎的诊断
1.临床表现:患者多有发热、咳嗽、咳痰,部分可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同年龄段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出现拒食、烦躁等;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不明显等。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肺炎表现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浸润影等典型肺炎影像学表现,通过影像学能明确肺炎的部位、范围等情况,辅助诊断。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痰涂片、痰培养等可找到致病菌,帮助明确细菌种类。
二、细菌性肺炎的治疗
1.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可选用青霉素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可选用苯唑西林等。不同年龄患者选用抗生素需考虑其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等发育的抗生素等。
2.对症支持治疗:发热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等对症处理;呼吸困难患者给予吸氧等支持;咳嗽咳痰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等改善症状。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等,以利于肺炎的康复。
三、细菌性肺炎的预防
1.增强体质:健康人群应保持良好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儿童要保证合理的营养摄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等;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
2.避免危险因素:避免接触感染源,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场所;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规范治疗,减少肺炎发生风险。
3.疫苗接种: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等可有效预防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等建议接种相关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