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是如何得
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原体引起,通过飞沫传播,儿童和青少年等免疫力弱人群及处于人员密集、不良生活方式等情况者易患,肺炎支原体黏附、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引发免疫炎症反应导致发病,表现为咳嗽、发热等。
一、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来源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肺炎支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健康人吸入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后,肺炎支原体可附着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进而引发感染。
二、易感人群及相关因素
(一)年龄因素
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更容易患支原体肺炎,尤其是5-15岁的儿童。这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肺炎支原体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弱。例如,多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群体中,儿童占比较大。
(二)生活方式因素
1.密集人群环境:在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人员接触频繁,肺炎支原体容易在人群中传播。当一个群体中有感染者时,其他个体通过密切接触飞沫等途径就容易被感染。
2.免疫力低下的生活方式:长期营养不良、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肺炎支原体的风险。比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儿童,营养摄入不均衡,免疫力相对较低,相较于营养状况良好的儿童更易感染支原体肺炎。
三、感染的发生过程
肺炎支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会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然后侵入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引起细胞损伤。同时,肺炎支原体的代谢产物等会引起免疫反应,导致呼吸道炎症反应,出现咳嗽、发热等一系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例如,肺炎支原体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后,会引发局部的炎症细胞浸润,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聚集,进而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影响气道的正常功能,引起咳嗽等症状。
总之,支原体肺炎主要是通过吸入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而感染,儿童青少年等免疫力相对较弱人群以及处于人员密集、不良生活方式等情况的个体更易患病,其发病是肺炎支原体黏附、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引发免疫炎症反应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