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会得哮喘吗
过敏性鼻炎患者得哮喘风险高,两者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联,包括炎症通路相通、黏膜屏障连续;儿童、成年及有过敏病史人群各有特点,需关注症状、避免接触过敏原、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等来降低哮喘发生风险
发病机制的具体关联
炎症通路的相通:过敏性鼻炎时,鼻黏膜中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活化,释放如白三烯、组胺等炎症介质,这些炎症介质可通过血液循环或神经反射到达下呼吸道,引起气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狭窄、黏液分泌增加等哮喘的典型病理改变。例如,白三烯是重要的炎症介质,它既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中促使鼻黏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又能在哮喘中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多。
黏膜屏障的连续性:鼻腔和气道的黏膜是连续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的炎症可以逐步蔓延至下呼吸道。当过敏原持续刺激鼻腔黏膜时,炎症细胞浸润范围扩大,炎症因子传播到气道,使得气道黏膜上皮受损,上皮下神经末梢暴露,进一步加重气道的高反应性,为哮喘的发作埋下隐患。
不同人群的特点及应对
儿童人群: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由于鼻腔结构和免疫系统的特点,更易发生鼻炎-哮喘的连续病变。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一旦出现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迁延发展为哮喘。在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等。
成年人群:成年过敏性鼻炎患者也不能忽视病情,应积极控制鼻炎症状,降低哮喘发生风险。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如果本身有过敏性鼻炎病史,要定期监测呼吸道状况,一旦出现咳嗽、喘息等疑似哮喘的症状,要及时进行肺功能等相关检查。
有过敏病史人群:这类人群本身存在过敏体质,无论是过敏性鼻炎还是哮喘都与过敏密切相关,所以更要注重过敏原的规避和鼻炎的规范治疗。在用药方面,要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加重的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控制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以降低向哮喘发展的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