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性肺炎属于哪个科室
大叶性肺炎通常属呼吸内科,其发病机制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呼吸内科诊疗流程包括症状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后会用合适抗生素及对症支持治疗并观察病情变化。
一、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相对更易患大叶性肺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例如,儿童的呼吸道黏膜屏障功能较弱,老年人的肺组织弹性减退、纤毛运动功能减弱等,都使得他们在面对病原体时更易发病。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影响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增加大叶性肺炎的发病风险。另外,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会降低机体免疫力,使身体更易被肺炎链球菌等病原菌感染而引发大叶性肺炎。
3.病史因素:有基础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病史的患者,其肺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受到影响,呼吸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并发大叶性肺炎。例如,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支气管结构被破坏,痰液引流不畅,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进而容易引发肺部的感染炎症。
二、呼吸内科的诊疗流程
1.症状评估:呼吸内科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高热、寒战、咳嗽、咳痰(可为铁锈色痰等)、胸痛等表现,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发展过程等。
2.体格检查:进行肺部听诊,可能会发现肺部实变体征,如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支气管呼吸音等。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大叶性肺炎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大片炎症浸润阴影或实变影,在实变阴影中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痰涂片和痰培养可找到致病菌,有助于明确病原体,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一旦确诊为大叶性肺炎,呼吸内科医生会根据病原体类型等情况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针对患者的发热、咳嗽等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例如,对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常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