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性肺炎临床分型有哪些
新冠病毒性肺炎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轻型临床症状轻微、无肺炎表现;普通型有相关临床表现且影像学可见肺炎,老年及有基础病史者易向重型发展;重型成人和儿童分别有不同判断标准,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老年等人群风险高;危重型符合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休克或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等情况,病情极为严重,不同人群预后有差异
临床症状轻微,可无发热、肺炎相关临床表现。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一般来说,此类患者机体自身免疫力有一定能力对抗病毒,年龄较轻、基础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轻型表现,生活方式健康、无基础病史的人发生轻型的风险相对较低。
普通型
具有发热、呼吸道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对于普通型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可能影响病情进展,比如老年人群体或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者,相对更易从普通型向重型发展,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重型
成人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呼吸窘迫,RR(呼吸频率)≥30次/分;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动脉血氧分压(PaO?)/吸氧浓度(FiO?)≤300mmHg(1mmHg=0.133kPa)。
儿童符合以下任何一条:
呼吸频率增快:2月龄~12月龄,RR≥60次/分;1岁~5岁,RR≥50次/分;6岁~12岁,RR≥40次/分;
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三凹征、鼻翼扇动、呻吟等;
合并休克;
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重型患者病情相对较重,各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老年、有基础疾病等人群风险更高,需要及时进行更积极的医疗干预来维持呼吸等重要功能。
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休克;
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危重型患者病情极为严重,对机体各系统功能影响大,无论年龄、性别如何,都需要在ICU等重症监护环境下进行多方面的抢救和支持治疗,不同人群由于基础状况不同,预后等情况也会有所差异,比如年轻且基础健康的危重型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可能有一定恢复机会,但老年或有严重基础病史者预后相对更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