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什么病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常见,多在产后3-4周发生)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因主要为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临床表现有局部乳房胀痛、红肿热痛及全身寒战高热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排空乳汁、抗感染)和手术(脓肿形成时切开引流),哺乳期女性和初产妇需注意相关事项预防。
一、病因
1.乳汁淤积:产后哺乳姿势不当、婴儿含接乳头不正确或婴儿口腔运动功能障碍等,均可导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乳汁淤积在乳腺内,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例如,婴儿吸吮力量不足,不能有效吸出乳汁,就容易引发乳汁淤积。
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例如,乳头发生皲裂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破损处进入乳腺组织,引起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乳房胀痛:患侧乳房出现明显的胀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加剧,可呈搏动性疼痛。
红肿热痛:乳房局部皮肤发红、肿胀,温度升高,有压痛。炎症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脓肿,脓肿部位可触及波动感。
2.全身表现: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三、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乳房,可发现乳房肿块、压痛、皮肤红肿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帮助判断乳房内有无脓肿形成及脓肿的位置等情况。
四、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排空乳汁:患侧乳房应暂停哺乳,但需用吸奶器将乳汁充分吸出,防止乳汁淤积加重。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情可选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用药前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2.手术治疗:当脓肿形成时,需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手术应选择波动感明显的部位进行切开,确保引流通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产后应正确掌握哺乳方法,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后应将剩余乳汁排空。若发生乳头破损或皲裂,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加重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2.初产妇:初产妇由于缺乏哺乳经验,更容易出现乳汁淤积等情况,应加强哺乳指导,帮助其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降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