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疫情期间多少度算发烧
正常人体温有不同部位的正常范围,发烧判定标准在疫情期间有相应规定,儿童、老年人及特殊病史人群发烧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腋下≥37.5℃可考虑发烧且易现高热惊厥等,需密切观察异常表现;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体温升高不明显但要留意不适症状;特殊病史人群发烧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尽快就医评估。
一、正常体温范围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口腔温度正常范围约为36.3℃~37.2℃,直肠温度略高于口腔温度,约为36.5℃~37.7℃,腋下温度相对较低,正常范围通常是36.0℃~37.0℃。
二、发烧的判定标准
在病毒性肺炎疫情期间,当口腔温度≥37.3℃、直肠温度≥37.8℃或腋下温度≥37.0℃时,可判定为发烧。需要注意的是,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剧烈运动后、进食后、女性月经前期等情况下,体温可能会有暂时性升高,但这种升高一般不会超过正常范围较多,且去除相关影响因素后体温会恢复正常。
三、不同人群发烧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人群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儿童腋下温度≥37.5℃可考虑为发烧,且儿童发烧时可能比成人更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在病毒性肺炎疫情期间,若儿童出现发烧,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有无咳嗽、呼吸是否急促等情况。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一旦发现儿童发烧且伴随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与病毒性肺炎等相关疾病有关。
(二)老年人人群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可能发烧时体温升高不明显,但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可能较为严重。老年人若出现体温异常,即使没有达到常规认为的发烧数值范围上限,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老年人患病毒性肺炎等疾病时,可能临床表现不典型,更要留意是否有乏力、咳嗽、气短等症状,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情况。
(三)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患者,出现发烧情况时更需谨慎。这类人群患病毒性肺炎等疾病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且发烧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例如,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发烧时,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所以这类人群一旦出现发烧,应尽快就医,进行详细检查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