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颅底骨折包括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骨折,颅前窝骨折有眶周淤血肿胀呈“熊猫眼”征、鼻出血及脑脊液鼻漏等表现;颅中窝骨折有耳漏、搏动性突眼、颅内杂音及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症状;颅后窝骨折有枕下部皮下淤血及后组脑神经受累表现,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及有头部外伤病史者颅底骨折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
一、颅前窝骨折
1.眼部表现:常出现眶周淤血、肿胀,呈“熊猫眼”征,这是因为骨折导致血液向眶周疏松组织蔓延。还可伴有球结膜下淤血,是由于颅前窝骨折累及眶顶和筛骨,血液进入球结膜下间隙所致。
2.鼻腔表现:多有鼻出血,这是因为骨折损伤了筛前动脉或眶内血管,血液经鼻腔流出。部分患者可合并脑脊液鼻漏,是颅前窝骨折累及筛板,使蛛网膜下腔与鼻腔相通,脑脊液经鼻腔流出。
二、颅中窝骨折
1.耳部表现:患者可出现耳漏,即血液或脑脊液经外耳道流出,这是因为骨折累及颞骨岩部,使中耳与颅腔相通。若为血液流出,最初可为血性脑脊液,后逐渐变为清亮液体;若合并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可出现搏动性突眼、颅内杂音等表现,是由于颈内动脉破裂与海绵窦形成瘘道,导致动静脉短路,引起眼部及血管相应改变。
2.面部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面神经或听神经损伤症状,如面瘫(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眉、闭目等)、听力下降或耳鸣等,这是因为骨折累及面神经管或内耳结构。
三、颅后窝骨折
1.枕下部表现:患者常在伤后1-2日出现枕下部皮下淤血(Battle征),是由于血液经颈部肌肉间隙扩散至枕下部皮下。
2.后组脑神经受累表现: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共济失调等表现,这是因为骨折累及枕骨大孔附近,损伤了后组脑神经及小脑等结构。
不同年龄人群颅底骨折的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颅底骨折因颅骨弹性较好,骨折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女性患者在一些表现上可能因生理结构等因素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但需注意孕期等特殊生理状态下颅底骨折的处理需兼顾胎儿安全;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的患者,颅底骨折后可能因血压波动等因素影响病情观察及处理,需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酗酒者,颅底骨折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且需注意戒酒以利于康复;有头部外伤病史者再次发生颅底骨折时,临床表现可能与首次有所不同,需详细询问病史并结合影像学等检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