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该怎么治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和手术治疗。一般治疗有排空乳汁和局部热敷;药物治疗在有全身症状或炎症加重时用抗生素;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乳头清洁等,非哺乳期女性要排查基础疾病;脓肿形成时需手术切开引流,术后注意相关事项,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一般治疗
1.排空乳汁: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引起,所以要尽快排空乳汁。可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也可使用吸奶器吸出乳汁。对于哺乳期女性,频繁有效的排空乳汁能缓解乳房胀痛,防止炎症进一步加重,不同哺乳频率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一般建议2-3小时左右吸吮或吸奶一次。对于婴儿较小或吸吮困难的哺乳期女性,更要注重及时排空乳汁,避免乳汁在乳房内长时间积聚。
2.局部热敷:发病初期可使用温热的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皮肤,对于皮肤感觉不敏感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等,需格外留意热敷温度和时间,防止烫伤后不易察觉导致感染加重。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应用:当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等,或局部炎症表现加重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一般优先选择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这些抗生素相对安全,对哺乳期女性和婴儿影响较小。但具体抗生素的选择需根据病原菌感染情况决定,如有条件可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指导抗生素的选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在治疗急性乳腺炎过程中,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保持乳头清洁,每次哺乳前后都要清洗乳头。同时要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劳累可能会影响身体免疫力,不利于乳腺炎的恢复。而且要密切观察婴儿在吸吮患侧乳房后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相对较少见,但治疗原则类似。要注意排查是否存在乳腺导管扩张等基础疾病,如有相关基础疾病需同时进行治疗。在药物使用上同样要谨慎,根据病情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并且要关注自身全身状况,如发热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复诊。
四、手术治疗
1.脓肿形成时的手术:当急性乳腺炎发展至形成脓肿时,需进行手术切开引流。手术要选择合适的切口,以保证引流通畅。对于不同部位的脓肿,切口选择不同,如乳房后脓肿可采用乳房下缘弧形切口。术后要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要更密切观察伤口,因为这类人群伤口愈合相对较慢,且容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