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致混合感染,病因包括阴道菌群变化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等,诊断可用Amsel临床诊断标准等,对不同人群影响及注意事项不同,如育龄女性孕期患病有风险,绝经后女性易患且症状不典型,有基础病史者易反复需控基础病。
一、定义
细菌性阴道炎是一种由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混合感染,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正常阴道内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占优势,而细菌性阴道炎时,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
二、病因
1.阴道菌群变化:阴道内正常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乳杆菌数量下降,其他病菌如加德纳菌、动弯杆菌、普雷沃菌、紫单胞菌等大量繁殖。性生活频繁、多个性伴侣、阴道灌洗等因素可能破坏阴道的酸碱平衡和菌群环境,增加患病风险。
2.其他因素:雌激素水平变化,如孕期、绝经后等,也可能影响阴道内环境,使妇女更易患细菌性阴道炎。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阴道分泌物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状,有鱼腥味,尤其在性交后加重。这是因为厌氧菌繁殖的同时可产生胺类物质。
外阴瘙痒:部分患者有外阴轻度瘙痒感,但一般不如霉菌性阴道炎瘙痒剧烈。
2.体征:检查可见阴道黏膜无明显充血等炎症表现,分泌物容易从阴道壁拭去。
四、诊断方法
1.Amsel临床诊断标准
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均匀一致且稀薄。
阴道分泌物pH值>4.5(正常阴道pH值为3.8~4.4)。
胺试验阳性,即取阴道分泌物加10%氢氧化钾溶液后有鱼腥味释放。
显微镜下可见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阴道脱落的表层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等厌氧菌,细胞边缘不清,呈锯齿状)。具备其中3项即可诊断。
2.实验室检查:通过显微镜检查阴道分泌物中的菌群情况等辅助诊断,如发现优势菌减少,厌氧菌增多等改变。
五、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孕期患细菌性阴道炎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等风险,所以孕期发现应及时就医处理。性生活方面,建议性伴侣保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但一般无需常规对性伴侣进行治疗。
2.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低,阴道黏膜变薄,局部抵抗力下降,更易患细菌性阴道炎,且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减少阴道灌洗等可能破坏阴道环境的行为。
3.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高血糖环境利于病菌生长繁殖,更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性阴道炎,这类患者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维持血糖稳定,从而降低阴道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