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症状
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精神疾病,以抽动为主要表现,其症状可分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其他行为障碍,具体表现如眨眼、皱眉、耸肩等,部分患儿还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行为等。抽动症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理、环境等因素有关。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
1.运动性抽动:
简单运动性抽动:如眨眼、挑眉、皱鼻、伸舌、舔唇、点头、摇头、耸肩、弹指等交替发生。
复杂运动性抽动:表现较完整的或较缓慢的抽动,如眼球的转动、面部的抽动而引出的某种特殊表情,肩臂或手足做出某种姿势。如突然伸手拍人、触碰家具、打自己身体或肌张力障碍姿势如旋转、蹦跳、挺身或弯曲腰腹部等。
2.发声性抽动:
简单发声性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发出“吭吭…”“啊啊…”等不自主的尖叫声。
复杂发声性抽动:则发出一些似有意义的短句,或更复杂的声音,如重复刻板的秽语,也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
3.其他行为障碍:
抽动-秽语综合征:除了上述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外,患儿还会出现一些其他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困难、强迫行为、睡眠问题等。
Tourette综合征:这是一种更严重的抽动障碍,除了抽动症状外,还可能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强迫观念和行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
抽动症的症状可能会在不同时间出现或消失,而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抽动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神经生理、环境等因素有关。
抽动症的诊断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医生会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症状表现,并进行身体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果怀疑有抽动症,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脑电图、神经心理评估等。
治疗抽动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抽动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抗抑郁药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和家长了解抽动症,减轻焦虑和压力,改善行为问题。综合治疗则结合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对于抽动症患儿,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他们应该避免过度关注患儿的抽动症状,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患儿的日常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紧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抽动症的症状可能会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多数患儿的症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轻或消失。如果您对孩子的抽动症状有任何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