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不会传染,其发病与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等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有关,需帮助患者避免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发病风险和减缓病情进展
发病相关因素
吸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重要的发病因素,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可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阻力增加。长期吸烟人群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且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不同年龄阶段的吸烟者,随着吸烟时间的累积,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均会增加,例如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人群,到中年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几率相对更高。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加,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不同职业的人群暴露于相应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的风险不同,如煤矿工人长期接触煤尘,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某些化工行业工人接触有害化学物质,也易引发该病。
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及其纤毛功能,使气道净化功能下降;还能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破坏肺弹力纤维,诱发肺气肿形成。在污染严重的地区,居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往往高于污染较轻地区,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受到影响,儿童由于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暴露于污染空气时更易受到损害,出现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炎相关症状的几率相对较高。
感染因素:虽然感染不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初始发病原因,但感染是促使病情发作与加重的重要因素。病毒(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可引起气道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气道上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反复的病毒或细菌感染会使气道炎症持续存在,进而促进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程进展。例如,在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加重的情况更为常见,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后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变化的表现有所不同,老年人感染后可能症状更为严重,恢复时间更长,而儿童感染后可能出现咳嗽、喘息等较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由于慢性支气管炎不具有传染性,所以无需因担心传染而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隔离等措施,但需要帮助患者避免上述危险因素,如劝导吸烟者戒烟,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减少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及空气污染的暴露等,以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风险和减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