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腺炎多发生于什么原因
急性乳腺炎的发生与乳汁淤积、细菌入侵、机体免疫力下降相关。乳汁淤积因哺乳技巧不当等致,增加乳腺炎风险,初产妇需学正确哺乳;细菌入侵多经乳头破损皲裂,乳头内陷等易致,要注意乳头清洁等;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产妇易发病,产后虚弱及有基础病者需通过休息、加强营养、控制基础病等维护免疫力降低发病风险。
一、乳汁淤积
1.原因及影响:产后哺乳初期,若产妇未能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如婴儿含接姿势不当,或产妇哺乳间隔时间过长、乳汁过多而未能及时排空等,均可导致乳汁淤积。乳汁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淤积的乳汁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环境,从而增加急性乳腺炎的发生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乳汁淤积持续存在时,乳腺组织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会受到影响,细菌更容易定植并引发感染。
2.不同人群表现及应对:初产妇由于缺乏哺乳经验,相对更容易出现乳汁淤积情况。在产后哺乳过程中,初产妇应注意学习正确的哺乳方法,每次哺乳尽量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若婴儿不能完全吸空,可用吸奶器将剩余乳汁吸净,以减少乳汁淤积的发生概率。
二、细菌入侵
1.途径及感染机制:乳头破损或皲裂是细菌入侵的主要途径。当乳头存在破损或皲裂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可沿淋巴管或直接侵入乳腺实质,引发炎症反应。例如,婴儿口腔卫生不佳或有口腔炎症时,哺乳过程中细菌可污染乳头,增加乳头破损后感染的风险。此外,产妇乳头内陷也可能导致哺乳困难,使乳头更容易受损,进而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2.不同人群感染风险及预防:经产妇若有乳头破损等情况也易发生细菌入侵,但相对初产妇可能因有一定哺乳经验而在预防方面稍具优势。对于乳头内陷的产妇,在孕期可通过适当的乳头牵拉等方法进行纠正,以降低产后急性乳腺炎的发生风险。同时,要保持乳头清洁卫生,哺乳前后可用温水清洗乳头。
三、机体免疫力下降
1.原因及对发病的影响:产后产妇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相对较低,这使得机体对细菌的抵抗力减弱,容易遭受细菌感染引发急性乳腺炎。此外,一些产妇产后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也会进一步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急性乳腺炎的发病几率。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受到影响,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乳腺组织的感染。
2.特殊人群的免疫力维护:产后身体虚弱的产妇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营养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提高免疫力。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产妇,如糖尿病产妇,需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严格遵循糖尿病的饮食和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急性乳腺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