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与喘息性支气管炎怎么区别
小儿哮喘与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病因、病程及转归、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不同。小儿哮喘多3岁后常见,有家族过敏史,症状反复可逆,与遗传和环境相关,病程长易复发;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发于1-3岁婴幼儿,由病毒感染等引起,大多预后好,喘息无明显反复性。小儿哮喘可通过过敏原检测、肺功能检查辅助诊断,喘息性支气管炎血常规等有相应表现且肺功能多无明显可逆性气流受限。
一、发病年龄方面
小儿哮喘:多在婴幼儿期后逐渐起病,部分患儿有家族过敏史,婴儿期发病相对较少,通常3岁以后更为常见,且随着年龄增长有一定的自然缓解趋势,但也有部分会持续至儿童期甚至成年。
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病于1-3岁的婴幼儿,3岁以后发病率逐渐降低。
二、临床表现方面
小儿哮喘: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呼吸道感染等有关,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缓解期可无明显症状,且哮喘的喘息症状具有反复性和可逆性特点,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后症状可明显缓解。
喘息性支气管炎:表现为喘息、咳嗽,伴有低热或无发热,肺部可闻及哮鸣音及中粗湿啰音,喘息一般无明显的周期性和反复性,在感染控制后喘息症状多可缓解,但部分患儿可能在日后发展为哮喘。
三、病因方面
小儿哮喘: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过敏体质倾向,环境因素包括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宠物毛发等)、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等。
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感染导致支气管炎症,同时婴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如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液分泌不足等)也易诱发喘息症状。
四、病程及转归方面
小儿哮喘: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若能规范治疗和管理,部分患儿青春期后可缓解,但也有部分会持续存在症状。
喘息性支气管炎:大多预后良好,随着年龄增长,气管管径增粗,发病次数逐渐减少,多数患儿在5岁左右喘息症状消失,但少数患儿可能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五、实验室检查方面
小儿哮喘: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有助于明确过敏原;肺功能检查在年长儿可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或支气管激发试验,若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即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提示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持哮喘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一般正常;过敏原检测多无特异性过敏原发现;肺功能检查多无明显的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