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怎么形成的
肺栓塞主要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其形成涉及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主要因素,静脉内血栓在诱因下脱落成栓子,随血流进入肺动脉致其阻塞,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肺栓塞发生。
一、静脉血栓形成的基础
肺栓塞主要是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主要因素为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一)静脉血流滞缓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老年人相较于年轻人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流滞缓的情况。例如,老年人活动量相对较少,下肢肌肉收缩功能减弱,对静脉回流的助力降低,使得血液在静脉内淤积,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2.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卧床的患者,如术后患者、骨折患者等,由于肢体活动受限,静脉血流明显减慢。另外,长时间静坐,像长途航空旅行中长时间坐着不动,也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滞缓,这是因为腿部肌肉没有进行有效的收缩泵血动作,血液在静脉内停留时间延长。
3.病史因素:患有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患者,心脏功能减弱,静脉回流受阻,也会造成静脉血流滞缓,进而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二)血管内皮损伤
1.手术因素:外科手术过程中,血管壁受到损伤,如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等,会触发机体的凝血机制,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处容易形成血栓。
2.疾病因素:某些血管性疾病,如静脉炎等,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内皮的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促进血栓形成。
(三)血液高凝状态
1.年龄性别因素:妊娠、产褥期女性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是因为妊娠期间体内的一些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同时纤溶活性降低。另外,老年人也可能存在血液高凝的倾向,随着年龄增长,机体的凝血-抗凝平衡发生改变。
2.病史因素: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肿瘤细胞会释放一些促凝物质,如组织因子等,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有易栓症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存在凝血相关基因的异常,也会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二、血栓脱落与肺栓塞的发生
当静脉内形成血栓后,在某些诱因下,如突然的体位改变、用力排便等,血栓会从静脉壁上脱落,成为栓子。栓子随着静脉回流进入右心,然后被泵入肺动脉,随着栓子的不断聚集,会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从而引发肺栓塞。例如,下肢深静脉形成的血栓,在患者剧烈活动或用力时,血栓脱落,随着血流到达肺部,造成肺部血管的阻塞,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等功能。
总之,肺栓塞的形成是静脉血栓形成后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的一系列病理过程,涉及静脉血流滞缓、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了肺栓塞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