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保持正确体位,鼻饲患者及卧床患者分别有相应体位要求;注意饮食管理,选择合适食物并控制进食速度和量;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分别规范治疗及进行吞咽功能管理;加强口腔护理,定期清洁口腔降低误吸几率,长期卧床、昏迷及老年、儿童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护理频率要求。
一、保持正确的体位
1.鼻饲患者:鼻饲时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保持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这样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误吸的风险。对于老年鼻饲患者,由于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更需严格执行该体位要求,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几率。儿童鼻饲时也应遵循类似原则,根据儿童年龄及病情调整合适床头抬高角度,一般建议床头抬高15°-30°,以保障安全。
2.卧床患者: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有助于促进痰液排出,减少分泌物积聚导致误吸。对于有基础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长期卧床更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更要加强翻身拍背频率,每2小时翻身一次,同时配合有效拍背促进痰液引流。
二、注意饮食管理
1.选择合适食物:对于容易发生呛咳的人群,如老年吞咽功能减退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给予质地合适的食物,如糊状食物,避免食用稀软易误吸的食物。儿童若存在吞咽问题,需根据其发育阶段提供相应质地食物,6个月-1岁的婴儿可逐渐添加泥糊状食物,以适应吞咽功能发育。
2.控制进食速度和量: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过快进食导致呛咳。对于患有帕金森病的老年患者,由于其吞咽协调能力下降,更要严格控制进食速度,少量多餐。儿童进食时家长需密切关注,避免其进食过急。
三、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1.呼吸道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产生,降低误吸风险。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长期规范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控制症状,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2.神经系统疾病:对于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与康复训练。如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风险。老年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更需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及吞咽功能管理。
四、加强口腔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护理,清除口腔内的细菌、食物残渣等,可降低因口腔细菌误吸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几率。对于长期卧床、昏迷的患者,每日至少进行2次口腔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口腔自洁能力下降,更要加强口腔护理频率。儿童也需注意口腔清洁,尤其是在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细菌滋生引发感染后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