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咽峡炎
小儿急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等,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儿可在1-2周内痊愈,但部分患儿可出现心肌炎、脑炎、肺炎等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其他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等。
一、概述
小儿急性咽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等,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
二、病因
主要为肠道病毒感染,常见的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此外,也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三、症状
1.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持续2-4天。
2.咽痛:患儿可出现咽痛、咽峡部疱疹,吞咽时疼痛加剧。
3.其他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
四、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2.咽拭子培养:可检测出病毒或细菌。
3.其他检查:如脑电图、心电图等,可用于评估患儿的病情。
五、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
2.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可抑制病毒复制。
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止呕等。
3.其他治疗:如口腔局部用药、物理降温等。
六、预后
小儿急性咽峡炎一般预后良好,多数患儿可在1-2周内痊愈。但部分患儿可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脑炎、肺炎等,需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治疗。
七、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八、特殊人群
1.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感染后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治疗。
2.孕妇:孕妇感染肠道病毒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甚至早产、流产等,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3.免疫功能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等,感染肠道病毒后病情较为严重,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九、注意事项
1.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以免引起瑞氏综合征。
2.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以免导致患儿寒战、皮肤发绀等不良反应。
3.如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患儿在患病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5.患儿的餐具、玩具等应经常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