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严重么
肺栓塞是较严重的疾病,其严重程度体现在临床表现、对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影响等方面,高危人群包括不同年龄、有特定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恶性肿瘤患者等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严重程度的体现方面
临床表现:轻者可能仅有轻微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但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剧烈胸痛、咯血、晕厥甚至休克等表现。例如,大面积肺栓塞时,患者短时间内可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研究显示,约30%的肺栓塞患者在就诊时即表现为休克或低血压等严重情况。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肺栓塞会使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后负荷增加,进而影响右心功能,严重时可导致右心衰竭。长期的右心功能不全还可能进一步影响左心功能,因为心室间存在相互作用,右心功能受损会影响左心的充盈和射血。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肺栓塞会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影响气体交换,造成低氧血症。随着病情进展,低氧血症可能难以纠正,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甚至需要机械通气等支持治疗。
二、高危人群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增加。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因素使其更容易发生肺栓塞。例如,60岁以上人群肺栓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卧床的患者,如术后长期卧床、骨折后卧床等,由于下肢静脉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增加肺栓塞的发生风险。此外,长期久坐(如长途旅行长时间坐着)也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增加肺栓塞风险。
病史因素:有静脉血栓病史、心房颤动、恶性肿瘤等病史的人群,肺栓塞的发生风险较高。例如,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存在促凝物质,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血栓,进而引发肺栓塞;心房颤动患者心房内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发生肺栓塞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因此,老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同时,老年人在术后等需要卧床的情况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下肢活动、按摩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从而降低肺栓塞发生风险。
孕妇:孕妇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之一。孕期女性体内的凝血因子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增大的子宫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孕妇若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疑似肺栓塞的症状,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在产后也需要注意适当活动,促进身体恢复,降低肺栓塞风险。
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同时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在治疗过程中,可在医生评估下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使用抗凝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因为抗凝治疗需权衡出血等风险)、适当活动等,以降低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