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的原因
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主要有吸入性、感染性和其他因素三类。吸入性因素包括羊水吸入(胎儿宫内或分娩时吸入,早产儿更易发生)、胎粪吸入(可致肺不张和肺气肿,过期产儿几率高)、乳汁吸入(喂养不当、早产儿和唇腭裂患儿易发生);感染性因素有产前感染(孕妇感染病原体经胎盘传给胎儿)、产时感染(胎儿经产道吸入被污染羊水或产道病原体)、产后感染(接触外界病原体,如护理人员不卫生、环境通风差、接触感染患者、医疗器械消毒不严等);其他因素包括免疫功能低下(早产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先天性畸形(如食管气管瘘、肺发育不良等影响呼吸道结构和功能)。
一、吸入性因素
1.羊水吸入: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吸入羊水,可能导致肺炎。当胎儿在宫内缺氧时,会出现呼吸运动,将羊水吸入呼吸道。羊水内的胎脂、脱落的上皮细胞等物质可引起肺部化学性炎症反应,阻碍气体交换。早产儿由于肺部发育不完善,吸入羊水后更易发生肺炎。
2.胎粪吸入:若胎儿在宫内排出胎粪并吸入,情况更为严重。胎粪质地黏稠,可阻塞小气道,导致肺不张和肺气肿。同时,胎粪中的胆盐等成分会刺激肺部,引发严重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增加感染风险。过期产儿发生胎粪吸入的几率相对较高。
3.乳汁吸入: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完善,喂养不当容易导致乳汁反流至咽喉部,被吸入肺部。尤其是早产儿、唇腭裂患儿,吞咽协调能力差,更易发生乳汁吸入。此外,喂奶过快、过多,或宝宝在哭闹时喂奶,也会增加吸入的可能性。
二、感染性因素
1.产前感染:孕妇在孕期感染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如大肠杆菌、B族链球菌等),病原体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引起胎儿肺部感染。孕妇孕期身体抵抗力下降,若接触感染源,易将病原体传染给胎儿。
2.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可能吸入被污染的羊水或母亲产道内的病原体。如胎膜早破时间过长,产道内细菌上行感染羊水,胎儿吸入后可引发肺炎。急产、助产等操作也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3.产后感染:新生儿出生后,接触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而感染肺炎。护理人员手部卫生不达标,接触新生儿时将病菌传播给宝宝;居住环境通风不良,病原体容易滋生;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如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家人照顾新生儿,都可能导致新生儿感染。此外,医疗器械消毒不严格,如使用污染的吸氧装置、吸痰管等,也会引起感染。
三、其他因素
1.免疫功能低下: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球蛋白水平低,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侵袭,引发肺炎。
2.先天性畸形:某些先天性疾病,如食管气管瘘、肺发育不良等,会影响呼吸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加肺炎的发生风险。食管气管瘘使乳汁或分泌物易进入气管和肺部,肺发育不良导致肺部防御功能和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