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是什么
股骨颈骨折有多种分型,按骨折线部位分为股骨头下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机会大、多见于老年人等)、经股骨颈骨折(血供受损程度居中、不同年龄均可发生等)、股骨颈基底骨折(血供丰富、易愈合等);按X线表现分为内收型骨折(Pauwels角大于50°、不稳定等)、外展型骨折(Pauwels角小于30°、稳定等);按Garden分型分为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坏死率极高)。
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股骨头仅有小凹动脉很少量的血供,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该型多见于老年人,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强度下降有关,女性相对更易发生此类骨折,因为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率相对较高,且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会增加骨量丢失,也会使发生股骨头下骨折的风险升高,有骨质疏松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此型骨折。
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有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的供血,骨折后股骨头的血供受损程度介于股骨头下骨折和基底骨折之间,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股骨头下骨折低,但也有一定发生概率。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此型骨折,年龄因素会影响骨折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老年人愈合能力差,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子间连线处,此处骨折部位血供丰富,骨折容易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较低。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仍会增加骨折风险。
按X线表现分型
内收型骨折: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髂嵴连线所成的角度)大于50°,属于不稳定骨折,骨折端剪切力大,错位倾向大,愈合困难,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相对较高。此类骨折多见于遭受较大外力作用的患者,比如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但老年人因骨质量差更易在相对较小外力下发生内收型骨折。
外展型骨折:Pauwels角小于30°,属于稳定骨折,骨折端剪切力小,不容易发生错位,愈合相对较好,股骨头缺血坏死率较低。多发生于遭受较小外力的情况,如平地滑倒等,老年人相对更常见,与老年人骨强度降低,受到较小外力时就可能发生骨折有关,女性由于生理特点,骨质疏松发生率高,外展型骨折中女性比例相对较高。
按Garden分型
Ⅰ型: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仅有部分出现裂纹。
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骨折端有部分接触。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骨折端完全分离,此型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极高,治疗相对复杂,不同年龄患者预后差异较大,老年人愈合能力差,恢复相对更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