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哺乳期乳腺炎呢
哺乳期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常见炎症性疾病,多在产后3-4周发病,发病因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有局部红、肿、热、痛及全身寒战高热等表现,具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特点,预防可从孕期乳头护理、正确哺乳等入手,发病后轻度可调整哺乳等应对,重度需及时就医。
一、发病原因
1.乳汁淤积:是最常见的原因。若哺乳期女性乳头发育不良(如过小、内陷),或哺乳姿势不当、婴儿吸乳能力弱等,可导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乳汁淤积在乳腺内,为细菌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培养基。例如,婴儿吸吮力度不够,无法将乳腺内的乳汁充分吸出,就容易引发乳汁淤积。
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比如,哺乳期女性乳头若因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而出现破损,细菌就可能通过破损处进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患病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表现。早期乳房可出现边界不清的硬块,伴有压痛;随着病情进展,肿块逐渐增大,疼痛加剧,可呈搏动性疼痛,皮肤红肿发热明显,还可能出现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
2.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寒战、高热,体温可高达38~40℃,同时可能伴有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影响
1.年龄: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相对更易患病,因为初产妇经验不足,更易出现乳汁淤积等情况。
2.性别:仅见于女性,与女性哺乳期的生理特点相关。
3.生活方式:哺乳习惯不良的女性,如不能及时排空乳汁、哺乳姿势不正确等,会增加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风险。例如,有些女性为了保持身材,刻意减少哺乳次数,这就容易导致乳汁淤积引发乳腺炎。
4.病史:若既往有乳头破损、乳腺导管畸形等情况,在哺乳期更易发生哺乳期乳腺炎。比如,既往有乳头先天性畸形的女性,在哺乳期更容易出现乳汁排出不畅的情况,从而增加患病几率。
四、预防及应对建议
1.预防方面
孕期应做好乳头护理,经常用温水清洗乳头,纠正乳头内陷等问题,可通过轻柔按摩、牵拉等方法,但要注意力度适中。
正确哺乳,按需哺乳,每次哺乳尽量让婴儿将乳汁吸空,若婴儿不能吸空,可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净。
保持乳头清洁,避免乳头破损,若有乳头破损应及时处理,可涂抹安全的乳头保护霜等。
2.应对建议:一旦发生哺乳期乳腺炎,轻度炎症时可继续哺乳,但要注意调整哺乳姿势,患侧乳房先哺乳,确保乳汁充分排出,同时可局部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炎症消退。若炎症较重,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如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但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同时,哺乳期女性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加强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