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孩子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症状表现多样,包括口腔黏膜散在灰白色疱疹破溃成浅溃疡致患儿口腔疼痛而烦躁等,手、足部出现有特征的水疱,部分患儿出疹前后伴发热及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常规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病原学检查如肠道病毒核酸检测明确感染及病毒型别、血清学检查辅助诊断但应用受限;特殊人群中低龄儿童和有基础疾病儿童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家长需密切观察并做好相应护理及预防。
一、症状表现
1.口腔症状:口腔黏膜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13mm,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及悬雍垂上,但不见于齿龈及颊黏膜;水疱破溃会变为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呈现鲜红色。患儿常因口腔疼痛而出现烦躁、哭闹、流口水、拒食等表现。
2.手部症状:手(指)部出现皮疹,以手掌面为主,也可见于手背、指间,多为散在的米粒至豌豆大的水疱,疱壁较厚,疱液较少,疱周有红晕,水疱干涸后会结痂,皮疹通常不痒,也不会留下瘢痕或色素沉着。
3.足部症状:足部皮疹多位于足趾及足底,表现与手部类似,有时皮疹较多,可融合成片。少数患儿臀部及肛门附近也可能出现皮疹。
4.全身症状:部分患儿在出疹前或出疹同时伴有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少数患儿体温可超过38.5℃,可持续13天,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病情较重时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相对增高,部分患儿C反应蛋白(CRP)可轻度升高。血常规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CRP显著升高,可能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2.病原学检查:
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采集咽拭子、粪便、疱疹液等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可明确是否为肠道病毒感染,以及具体的病毒型别,如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此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肠道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4倍及以上升高,可辅助诊断。但由于血清学检测需采集双份血清,临床应用相对受限。
三、特殊人群提示
1.低龄儿童:3岁及以下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手足口病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及心率增快等表现,应立即就医。日常护理中,要注意保持孩子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擦拭口腔;避免孩子搔抓皮疹,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2.有基础疾病儿童: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的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病情可能更为复杂和严重。家长应严格遵医嘱治疗基础疾病,同时按照医生建议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在疾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场所,降低感染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