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性骨折的发生原因包括高能量创伤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低能量创伤但伴有骨质疏松等疾病如骨质疏松、骨肿瘤,以及积累性劳损如长期重复应力作用。交通事故中高速碰撞易致粉碎性骨折,高处坠落时高度越高、老人因骨质疏松越易发生;骨质疏松老人轻微创伤可致,骨肿瘤破坏骨骼结构易引发;长期重体力劳动或高强度训练的职业或活动者易因积累性劳损致粉碎性骨折
一、高能量创伤
1.交通事故:当人体遭遇高速的交通事故时,如汽车碰撞、摩托车车祸等,巨大的冲击力会作用于骨骼,极易导致粉碎性骨折。例如在车速较快的情况下发生急刹车或碰撞,身体的骨骼无法承受如此强大的外力冲击,就可能出现粉碎性骨折。这种情况在年轻的驾驶员和乘客中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未系安全带或车辆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时,风险更高。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交通事故导致的骨折中,粉碎性骨折占比较大。
2.高处坠落:从较高的地方坠落,如建筑工人从脚手架上坠落、登山者从山坡上滑落等,身体着地时的冲击力会使骨骼发生粉碎性骨折。坠落的高度越高,冲击力越大,发生粉碎性骨折的可能性就越高。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骨质相对疏松,即使坠落高度不高,也更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比如一位elderly从约1米高的台阶上坠落,就可能发生下肢的粉碎性骨折。
二、低能量创伤但伴有骨质疏松等疾病
1.骨质疏松: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钙流失等原因,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轻微的创伤,如日常的翻身、平地滑倒等,也可能导致粉碎性骨折。例如一位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人,仅仅是走路时不小心崴了一下脚,就可能发生腕部或髋部的粉碎性骨折。骨质疏松会使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无法承受正常程度的外力,从而增加了粉碎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2.骨肿瘤:骨内的肿瘤会破坏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强度,使骨骼变得脆弱。当受到轻微外力时,就可能发生粉碎性骨折。比如骨巨细胞瘤、骨肉瘤等骨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病理性粉碎性骨折。对于患有骨肿瘤的患者,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特别警惕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肿瘤对骨骼的破坏是逐渐进行的,早期可能不易察觉,但当受到外力时就会引发粉碎性骨折。
三、积累性劳损
1.长期重复应力作用:一些需要长期重复使用某些骨骼的职业或活动,可能导致积累性劳损进而引发粉碎性骨折。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如矿工、建筑工人等,手部、足部等部位的骨骼长期受到重复的应力刺激,会使骨骼的强度逐渐下降,最终在某次较大的应力作用下发生粉碎性骨折。在运动员中,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如体操运动员的手部、跑步运动员的下肢等,也可能因为积累性劳损而增加粉碎性骨折的发生风险。比如一名长期进行体操训练的运动员,手部骨骼长期承受较大的应力,可能在某次高难度动作后发生腕部的粉碎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