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骨折的保守治疗方法
肩部骨折的保守治疗包括固定制动(石膏固定适用于稳定性较好骨折,支具固定可调且舒适)、药物辅助(早期用消肿止痛药物缓解症状但要谨慎)、康复训练(早期简单肌肉收缩,中期渐进性活动度训练,后期力量和功能恢复训练,不同年龄患者训练有别)
一、固定制动
1.石膏固定:适用于一些稳定性较好的肩部骨折,通过石膏将肩部固定在特定位置,保持骨折端的稳定,促进骨折愈合。对于儿童肩部青枝骨折等情况较为常用,利用石膏的塑形性固定受伤肩部,限制肩部的异常活动,为骨折修复创造稳定环境。在固定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皮肤情况,不同年龄儿童的石膏固定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失去固定效果。
2.支具固定:相较于石膏固定,支具固定具有一定的可调性,患者舒适度相对较高。对于部分肩部骨折也可采用支具固定来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在选择支具时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适配,不同年龄、不同体型的患者所需支具的规格和调整方式有所不同,例如青少年与成年患者的肩部解剖结构有差异,支具的固定角度和松紧度需要相应调整以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二、药物辅助
1.消肿止痛药物:早期骨折后常伴有局部肿胀、疼痛,可使用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来缓解症状。但需注意药物的使用要基于科学依据,在骨折早期肿胀明显时,可辅助使用一些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功效的药物,但要避免不恰当用药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尤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谨慎选择药物及评估用药风险。
三、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在骨折固定的早期阶段,可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收缩训练等。例如肩部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通过肌肉的轻微收缩舒张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同时不影响骨折端的稳定。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的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成年人则可根据骨折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训练强度,但也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中期康复:随着骨折端逐渐稳定,可开始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渐进性训练。比如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以防止肩关节僵硬。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活动度训练时要考虑其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恢复能力,年龄较小的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遵循康复训练的规律,避免因活动不当影响骨折愈合。
3.后期康复:骨折基本愈合后,要加强肩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功能恢复训练,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可通过使用一些简单的器械进行力量练习,如拉力器等,提高肩部肌肉力量,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和稳定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后期康复训练的目标和方式也有所侧重,老年人肩部骨折后康复训练更注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而年轻人则更注重恢复到受伤前的运动水平等,但都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训练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