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肺栓塞怎么治疗方法
双肺栓塞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有呼吸困难者吸氧。抗凝是基础治疗,不同抗凝药物有不同监测要求及疗程;大面积肺栓塞发病14天内可考虑溶栓,需注意适应证等;部分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病情严重内科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还有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处理
双肺栓塞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吸氧以改善缺氧状况,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流量。
二、抗凝治疗
抗凝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方法,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增大和新血栓形成。常用的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普通肝素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低分子肝素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需注意其可能导致的出血等不良反应;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INR值一般为2.0-3.0。抗凝治疗疗程因个体情况而异,一般至少3-6个月。
三、溶栓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大面积肺栓塞(有明显呼吸困难、胸痛、低氧血症等),尤其是发病时间在14天以内的患者可考虑溶栓治疗。
2.常用药物:主要有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溶栓治疗可能会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介入治疗
1.导管碎栓和抽吸血栓:对于部分病情严重且溶栓禁忌或溶栓无效的患者,可考虑经导管碎栓和抽吸血栓,直接去除部分血栓,改善肺循环。
2.肺动脉球囊扩张术:适用于合并肺动脉高压且经其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通过球囊扩张改善肺动脉狭窄情况。
五、手术治疗
1.肺动脉血栓摘除术:病情非常严重,如大块肺栓塞,经积极内科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行肺动脉血栓摘除术,但手术风险较高。
2.腔静脉滤器置入:对于有抗凝禁忌或抗凝治疗失败的患者,可考虑置入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的复发。例如,对于易发生再栓塞风险较高的患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反复发作等情况。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在使用抗凝、溶栓等药物时需更加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如出血等情况,同时要关注其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如老年人常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需综合评估治疗方案。
2.儿童:儿童双肺栓塞非常罕见,若发生,治疗需更加谨慎,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严格掌握抗凝、溶栓等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因为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出血等风险可能更高,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各项指标。
3.孕妇:孕妇发生双肺栓塞时,治疗需权衡胎儿和孕妇的情况,抗凝药物的选择需谨慎,华法林在妊娠早期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妊娠后期可能导致胎儿出血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相对较为安全,但也需在密切监测下使用,溶栓治疗一般禁忌,多采用抗凝等保守治疗为主,同时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