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套叠的症状
婴儿肠套叠主要有阵发性哭闹、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及全身症状。阵发性哭闹表现为突然大声哭闹伴四肢乱动等,因肠管受挤压致肠道平滑肌收缩引发;呕吐多在哭闹后,早期为胃内容物,后可能含胆汁、粪便样物,由肠道梗阻致胃肠道逆蠕动引起;右上腹季肋下多可触及腊肠样包块,因套入肠管堆叠形成;发病612小时出现果酱样血便,因肠管血液循环障碍、黏膜坏死出血;病情发展可致精神萎靡、发热等全身症状,由肠道梗阻、毒素吸收等引发,家长需密切观察,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
一、阵发性哭闹
1.表现:这是婴儿肠套叠早期较为突出的症状。婴儿常突然出现大声哭闹,哭闹时往往伴有四肢乱动、面色苍白、额部出汗等表现,发作间歇期婴儿可能会安静如常,但经过一段时间又会再次发作哭闹,且发作间隔时间会逐渐缩短。
2.原因:由于肠套叠发生时,被套入的肠管受到挤压,引起肠道平滑肌强烈收缩,导致婴儿产生剧烈疼痛,从而引发阵发性哭闹。
二、呕吐
1.表现:多在阵发性哭闹后不久出现。早期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如奶汁等。随着病情进展,呕吐物可能会变为胆汁样物,提示梗阻部位可能在小肠。若梗阻时间较长,呕吐物还可能含有粪便样物质。
2.原因:肠套叠导致肠道梗阻,肠腔内压力升高,引起胃肠道逆蠕动,促使胃内容物及肠道内物质经口腔排出,从而出现呕吐症状。
三、腹部包块
1.表现:多数婴儿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腊肠样、光滑、稍可活动、有一定韧性的包块,包块的表面较为平整,有时可以触摸到包块的头端和尾端。少数情况下,包块位置可能会因肠套叠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如套入结肠,则可能在腹部其他部位触及包块。
2.原因:肠套叠发生后,套入的肠管相互堆叠,形成了质地相对较硬的团块,在腹部触诊时能够被触及。
四、果酱样血便
1.表现:通常在发病后612小时出现,为较为典型的症状。大便呈暗红色果酱样,这是由于肠套叠时,套入的肠管血液循环障碍,肠黏膜缺血、坏死、脱落,与肠腔内的黏液混合,从而形成果酱样血便。
2.原因:肠管套叠后,肠系膜血管受压,导致肠壁血液供应不足,肠黏膜发生损伤、出血,进而出现血便。
五、全身症状
1.表现:在疾病早期,婴儿可能仅有上述典型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尤其是在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情况下,婴儿可能会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发热等全身症状。若病情进一步恶化,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严重表现。
2.原因:长时间的肠道梗阻、肠管缺血坏死以及毒素吸收等,可导致婴儿机体出现一系列全身性病理生理改变,如感染中毒症状、循环功能障碍等,从而表现出相应的全身症状。
对于婴儿肠套叠症状的观察至关重要,家长需密切留意婴儿的日常表现。若发现婴儿出现上述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因为婴儿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细心观察,特别是对于有肠道疾病家族史或既往有类似发作史的婴儿,更需提高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