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荨麻疹治疗方法
荨麻疹的应对可从避免诱因、药物治疗、其他治疗方法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入手。避免诱因需明确过敏原并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中抗组胺药是一线药物,严重时用糖皮质激素,慢性顽固性用免疫抑制剂需谨慎;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有各自用药及注意事项。
一、避免诱因
1.明确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确定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食物(如海鲜、牛奶、鸡蛋等)、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药物等。例如,有研究表明,对海鲜过敏的人群在食用海鲜后容易诱发荨麻疹,明确这一过敏原后应避免再次接触。不同年龄人群过敏原分布有差异,儿童常见的过敏原可能与食物关系更密切,如婴幼儿可能对牛奶蛋白过敏;而成年人可能更多与吸入性过敏原相关。
2.避免诱发因素:一些因素可能诱发荨麻疹发作或加重,如寒冷、炎热、剧烈运动、精神紧张等。对于寒冷诱发的荨麻疹,寒冷天气时要注意保暖;对于精神紧张诱发的患者,应注意调节情绪,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荨麻疹的一线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发挥作用。如西替利嗪,它可有效缓解荨麻疹引起的瘙痒、风团等症状,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可使用,但需根据年龄调整剂量等(儿童用药需严格按照儿童剂量标准)。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三、其他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一般用于病情严重、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如急性荨麻疹伴有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但其使用需谨慎,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不良反应,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权衡利弊,儿童使用更要严格把控剂量和疗程。
2.免疫抑制剂:对于慢性顽固性荨麻疹,在其他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但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如影响免疫系统功能、导致感染风险增加等,使用时需非常谨慎,且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充分评估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荨麻疹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明确过敏原、保持皮肤清洁等。在药物选择上,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抗组胺药物剂型,如糖浆剂等,且严格按照儿童体重等计算用药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嗜睡、皮疹加重等情况。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荨麻疹时,用药需格外谨慎。抗组胺药物的选择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氯雷他定等,但仍需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因为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潜在风险。
3.老年人:老年人患荨麻疹时,要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在药物选择上,要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肝肾功能负担的药物。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用药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