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组织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见于30-40岁育龄女性,男性也可发病,部分患者有乳腺外伤史或感染史;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疼痛、乳头溢液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等,需考虑患者个体因素。
一、定义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组织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不同于常见的细菌性乳腺炎,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创伤等多种因素相关。
二、发病特点
年龄方面:多见于30-40岁的育龄女性,但近年来也有青少年及老年发病的个案报道。育龄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相对活跃,可能在自身免疫等因素作用下更易引发该疾病。
性别方面:虽然男性也有发病的可能,但临床上以女性更为常见,这与女性乳腺的生理结构及激素相关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方面: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特定的生活方式会直接导致肉芽肿性乳腺炎,但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从而间接增加发病风险。例如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为疾病的发生提供一定条件。
病史方面:部分患者可能有乳腺外伤史、感染史等。乳腺外伤可能导致乳腺组织损伤,引发局部免疫反应;既往有乳腺感染病史的患者,其乳腺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可能已经发生改变,增加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症状:患者常表现为乳腺肿块,多为单发,也可多发,肿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可有疼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乳头溢液,溢液多为非血性或血性。随着病情进展,肿块可能会逐渐增大,皮肤可出现红肿,类似炎症表现,但一般无明显的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与细菌性乳腺炎不同,细菌性乳腺炎常有明显高热等全身感染表现)。
体征:乳腺局部可触及肿块,有压痛,皮肤可能有轻度红肿,腋窝淋巴结可出现肿大,但一般质地较软,活动度尚可。
四、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可发现乳腺内的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乳腺X线检查可表现为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缘不规整;磁共振成像(MRI)对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形态。
病理学检查:病理活检是确诊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金标准。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可见乳腺组织内有肉芽肿形成,肉芽肿中央为坏死组织,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
五、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方面,可能会使用一些免疫调节药物等,但具体药物需根据患者病情由医生选择。手术治疗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术式,如肿块切除术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例如对于育龄女性,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对生育等方面的影响;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其身体耐受性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