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的区别
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多见于中青年男性,起病急,有明确诱因,全身及局部症状明显,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相应表现,治疗以抗生素等为主;慢性发病年龄跨度大,起病隐匿,病程长,局部症状多样化,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有特点,治疗综合;特殊人群中老年男性需密切关注病情,女性、儿童患前列腺炎情况不同,需分别对待
一、发病情况
1.急性前列腺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因细菌感染等急性因素引发,起病较急,多有明确的诱因,如过度饮酒、久坐、憋尿等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容易入侵前列腺引发炎症。
2.慢性前列腺炎:发病年龄跨度较大,多见于成年男性,可由急性前列腺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也可无急性炎症病史,发病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盆底肌功能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起病相对隐匿,病程较长。
二、症状表现
1.急性前列腺炎:全身症状较为明显,常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局部症状主要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灼热感,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不适,可伴有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
2.慢性前列腺炎:全身症状不明显,局部症状相对多样化,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尿道滴白,会阴部、下腹隐痛不适,部分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减退、早泄等,还可能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三、实验室检查
1.急性前列腺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2.慢性前列腺炎:血常规一般无明显异常,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但不如急性前列腺炎显著,可能伴有卵磷脂小体减少,细菌培养可能无致病菌生长或为条件致病菌。
四、影像学检查
1.急性前列腺炎:超声检查可见前列腺体积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有时可发现前列腺脓肿等情况。
2.慢性前列腺炎: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可正常或稍大、稍小,内部回声多不均匀,有时可见前列腺钙化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1.急性前列腺炎: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需卧床休息、多饮水、通便等一般支持治疗,若有尿潴留可进行导尿或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
2.慢性前列腺炎:治疗较为复杂,需综合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如避免久坐、戒酒、规律性生活等)、药物治疗(根据症状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等)、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对于有心理精神症状的患者还需进行心理疏导。
特殊人群方面,老年男性患前列腺炎时需更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老年人体质相对较弱,病情可能进展较快或容易出现并发症;女性一般不会患前列腺炎,但女性若出现类似前列腺部位的不适症状,需考虑其他妇科或泌尿系统疾病,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儿童一般不发生前列腺炎,但如果有特殊的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导致类似前列腺炎的表现,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谨慎选择检查和治疗方法,以儿童舒适度为标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