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大结节骨折如何治疗
肱骨大结节骨折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无明显移位的可非手术,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4周,固定期做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拆除固定后循序渐进做肩关节功能锻炼;有明显移位等情况需手术,常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依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开展康复锻炼,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锻炼侧重点和进度有别。
一、非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肱骨大结节骨折,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例如,一些轻度外伤导致的骨折,骨折端移位不超过一定范围时,可考虑非手术治疗。
固定方法:通常采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保持肩关节于内收、内旋位,一般固定3-4周。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端的位置变化情况。同时,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肩部肌肉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和可塑性,非手术治疗时需要更加密切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因为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也要注意固定的稳定性和舒适度。
2.康复锻炼:在固定期间,除了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外,还可以逐渐进行腕关节和手指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拆除固定后,开始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康复锻炼的时间和强度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比如老年患者由于关节退变等因素,康复锻炼可能需要更缓慢的进度,而年轻患者恢复能力较强,可适当加快锻炼进度,但都要以不引起疼痛和骨折端再移位为原则。
二、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当肱骨大结节骨折有明显移位,移位超过一定程度(如超过5mm等),或者合并肩关节脱位、肩袖损伤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例如,骨折块移位影响肩关节的稳定性,或者合并肩袖撕裂等情况,此时手术能够更好地恢复肩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手术方法: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皮肤,暴露骨折端,然后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将骨折块固定在正确的位置。手术过程中要确保骨折端复位良好,恢复肩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时要注意操作的轻柔,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的特殊性,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避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并且术后要加强对儿童的护理,防止骨折端再移位等情况发生。
2.术后处理: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制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开始康复锻炼。一般术后1-2周开始进行肩袖的被动活动,术后4-6周根据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主动活动范围。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观察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侧重点和进度有所不同。例如,年轻患者可以更早地进行较强度的功能锻炼以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而老年患者则需要更加注重锻炼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防止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