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
股骨颈骨折治疗需综合多因素选择,保守治疗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等特定患者但并发症多;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内固定适合年轻等患者但有不愈合等风险,人工关节置换术分半髋和全髋,半髋适合高龄等,全髋适合年轻等,选择时综合患者年龄、健康、骨折类型等,治疗中注重并发症预防。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患者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以及存在严重基础疾病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例如,一些高龄且合并多种严重内科疾病(如严重心肺功能不全、重度糖尿病且血糖难以控制等)的患者。
2.具体措施:通常采用患肢牵引制动,如皮肤牵引或骨牵引,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一般牵引时间为6-12周,之后需要佩戴髋人字石膏或支具继续固定,期间需密切观察骨折部位情况,定期进行X线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但保守治疗存在一些弊端,如长期卧床并发症发生率高,包括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这些并发症可能会严重影响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二、手术治疗
1.内固定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年轻、骨折移位不明显或有复位可能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尤其是GardenⅠ、Ⅱ型骨折。比如青少年或年轻成年人发生的股骨颈骨折,因其尚有较强的骨折愈合潜力和修复能力。
手术方式:常用的有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等。通过空心拉力螺钉将骨折端加压固定,促进骨折愈合。但内固定治疗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风险,尤其是头下型骨折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概率相对较高。有研究表明,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可高达20%-40%左右,骨折不愈合率也在10%-20%上下。
2.人工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适用于年龄较大、全身情况较差、预期寿命较短且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风险高的患者,如65岁以上的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
优势:手术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可早期让患者下床活动,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但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可能不如全髋关节置换术理想,且存在假体松动等远期并发症风险。
全髋关节置换术
适用情况: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预期寿命较长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尤其是基底型股骨颈骨折且有条件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
优势:能较好地恢复髋关节功能,减少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创伤相对较大,费用较高,且存在假体置换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
在选择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全身健康状况、骨折类型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年轻患者尽量争取保留自身股骨头,采用内固定等方法;而对于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但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和手术风险。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如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要积极进行抗凝、肺部护理、皮肤护理等措施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