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颅骨骨折分为颅盖骨折和颅底骨折,颅盖骨折的线性骨折局部有头皮挫伤等表现,累及脑膜中动脉可致硬膜外血肿,凹陷骨折局部有凹陷畸形,压迫脑功能区有相应神经体征;颅底骨折的颅前窝骨折有“熊猫眼”征、脑脊液鼻漏等,颅中窝骨折有Battle征、脑脊液耳漏等,颅后窝骨折有枕下及乳突部皮下淤血斑等及后组脑神经损伤等表现,各类骨折需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应处理,儿童因自身特点需更细致监测。
一、颅盖骨折
1.线性骨折
多因头部受到撞击等外力引起,局部常可见头皮挫伤、肿胀等表现。患者可能仅有局部头痛、压痛等症状,若骨折线累及脑膜中动脉,可能会形成硬膜外血肿,此时可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头痛加剧、呕吐等),儿童患者因颅骨弹性较好,线性骨折可能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有无呕吐等情况。成人线性骨折若骨折线不跨越脑膜中动脉沟,一般可保守治疗,而儿童由于颅骨发育特点,需要更细致监测,防止血肿等并发症。
2.凹陷骨折
局部头皮可有明显凹陷畸形,若骨折片压迫脑功能区,可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如运动障碍(肢体无力、瘫痪等)、感觉障碍(相应部位感觉减退等)、癫痫发作等。对于婴幼儿,凹陷骨折可能因颅骨弹性好而凹陷不明显,但同样可能影响脑的正常结构,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情况。成人凹陷骨折若凹陷深度较大(如大于1cm)或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多需手术复位;婴幼儿凹陷骨折的处理需综合考虑凹陷程度、部位等多方面因素,因为婴幼儿颅骨仍在发育中,过度强调手术可能对其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需谨慎评估。
二、颅底骨折
1.颅前窝骨折
常出现“熊猫眼”征,即双侧眼周皮下、球结膜下出现淤血斑,还可伴有脑脊液鼻漏,脑脊液可经鼻腔流出,初期可能为血性,后逐渐变为清亮。患者可能有嗅觉减退或丧失等表现。对于有脑脊液鼻漏的患者,要避免堵塞鼻腔,防止颅内感染,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保持平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患侧等,儿童因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严格防止感染,密切观察体温等情况,若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处理。
2.颅中窝骨折
可出现耳后乳突区皮下淤血斑(Battle征),有脑脊液耳漏,脑脊液可经外耳道流出,同时可能累及面神经、听神经等,出现面瘫(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听力下降等表现。对于有脑脊液耳漏的患者,同样要防止外耳道堵塞,保持外耳道清洁,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儿童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其情绪安抚,避免因不适而增加颅内压的动作,成人则需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以配合治疗。
3.颅后窝骨折
可出现枕下及乳突部皮下淤血斑,患者可能有后组脑神经损伤表现,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还可能出现颈部强直、枕下疼痛等症状。颅后窝骨折可能会压迫脑干等重要结构,病情相对较为严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儿童由于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更要频繁观察其意识、瞳孔等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