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怎样保守治疗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与体位摆放(采取患肢外展中立位)、牵引治疗(分皮牵引和骨牵引,注意不同人群的牵引要求)、定期复查与评估(依不同时间点和年龄等调整复查及评估)、康复锻炼(依不同人群个体化调整强度进度)、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预防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措施)
一、卧床休息与体位摆放
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首先需要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骨折部位受到进一步的移位和损伤。通常采取患肢外展中立位,可在患肢外侧放置枕头等保持外展,一般外展角度约30°左右,这样可以减少股骨头承受的压力,利于骨折部位的稳定和修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均需保持此正确体位,以保障骨折端稳定。
二、牵引治疗
1.皮牵引:适用于无明显移位或小儿股骨颈骨折等情况。通过在患肢进行皮肤牵引装置施加牵引力,维持骨折端的对位对线。对于小儿,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特点,皮牵引要注意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的控制,避免影响骨骼正常发育;成年人皮牵引重量需根据患者体重等情况调整,但一般不宜过重,防止过度牵引导致不良后果。
2.骨牵引:对于一些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能会采用骨牵引来复位和维持骨折位置。如胫骨结节骨牵引等,通过在骨骼上穿针进行牵引,能提供较大的牵引力来纠正骨折移位,但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针孔情况,防止感染等并发症,不同年龄患者骨牵引的操作和后续护理需根据其身体状况调整。
三、定期复查与评估
需要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来评估骨折的愈合情况。一般在治疗后的1周、2周、1个月等不同时间点进行复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情况、有无移位以及骨痂生长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骨折愈合速度有所差异,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而老年人骨折愈合较慢,所以复查频率和评估标准需综合年龄等因素调整。通过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四、康复锻炼
在骨折相对稳定后,逐步开展康复锻炼。早期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的收缩舒张,防止肌肉萎缩。随着骨折愈合进展,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等。对于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康复锻炼的强度和进度要个体化调整,例如老年人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儿童康复锻炼要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要鼓励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收缩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危人群可考虑使用气压治疗等预防措施。不同年龄人群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不同,老年人相对更高,需重点关注。
2.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痰液积聚,引起肺部感染。要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锻炼,协助患者翻身拍背等。各年龄人群均需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人肺功能相对较弱,更要重视。
3.压疮:长期卧床局部皮肤受压易发生压疮,要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不同年龄、身体状况人群压疮发生风险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加强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