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如何保守治疗
髌骨骨折的治疗包括制动与固定(石膏固定适用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固定时间6-8周,儿童要避免过紧;支具固定相对透气舒适,固定时间类似石膏)、康复训练(早期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中期逐渐膝关节屈伸活动,后期加大屈伸及负重训练,不同人群有注意事项)、药物辅助(根据疼痛用非甾体抗炎药,注意适应证禁忌证及特殊人群影响)和定期复查(按时间节点复查X线,儿童复查更密切)
一、制动与固定
1.石膏固定: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髌骨骨折,可采用长腿石膏托或管型固定,将膝关节固定于伸直位,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在此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远端血运、感觉等,若肿胀消退导致石膏松动,需及时更换。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快,固定时要注意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及骨骼生长。
2.支具固定:可使用髌骨固定支具,其相对石膏更为透气,患者舒适度较高,能较好地维持膝关节的位置,适用于部分髌骨骨折患者,固定时间与石膏固定类似,但在调整支具松紧度时要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精细调节,以保证固定效果同时避免不适。
二、康复训练
1.早期康复(固定后1-2周):在骨折固定后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患者在伸直膝关节的情况下,用力收缩股四头肌,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此训练有助于防止股四头肌萎缩,对于老年患者及体质较弱者,要注意训练强度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导致不适。儿童患者进行等长收缩训练时,要给予适当鼓励和指导,确保动作规范。
2.中期康复(固定后2-6周):可逐渐开始膝关节屈伸活动训练,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平卧,缓慢屈伸膝关节,活动范围从小角度开始,如每次屈伸10-20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活动时要避免暴力,防止再次损伤;儿童患者在进行屈伸训练时,要关注其关节发育情况,避免影响正常生长。
3.后期康复(固定6周后):当骨折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可加大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训练,并逐渐增加负重训练,如先从部分负重开始,使用拐杖辅助,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行走。但对于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在进行负重训练时要注意监测血糖及足部情况,防止因血糖波动或足部血液循环问题导致不良后果;儿童患者在完全负重行走前要评估其骨骼发育及肌力情况,确保安全。
三、药物辅助
可根据患者疼痛情况适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需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老年患者或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要谨慎选择药物,并关注药物对其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有胃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风险,需权衡利弊后使用。
四、定期复查
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固定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根据骨折愈合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及康复训练计划。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折愈合速度相对较快,复查频率可能需要相对更密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