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饮食、吸氧)、抗感染治疗(经验性、病原学指导)、对症治疗(退热、止咳祛痰),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注意事项,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及注意相关要点。
一、一般治疗
(一)休息与饮食
患者需充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以利于身体恢复。同时,应摄入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摄入,维持机体正常生理需求,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要根据其年龄阶段提供合适的饮食种类及量,比如婴儿保证奶量摄入等。
(二)吸氧
若患者存在缺氧表现,如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需进行吸氧治疗,根据患者具体缺氧程度调整吸氧浓度和流量等,对于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吸氧要严格控制氧浓度等参数,避免氧中毒等不良后果。
二、抗感染治疗
(一)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有无基础疾病等因素选择初始经验性抗感染药物。例如,对于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青壮年、无基础疾病患者,可选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等;对于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可能需要选用呼吸喹诺酮类(如莫西沙星等)、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联合大环内酯类等。这些药物的选择是基于大量临床研究,不同药物对常见致病菌的覆盖情况以及循证医学证据来确定的。
(二)病原学指导下的抗感染治疗
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明确致病菌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如果是肺炎链球菌感染,对青霉素敏感者可继续选用青霉素等,若耐药则可选用头孢曲松等;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根据药敏情况选用苯唑西林等。
三、对症治疗
(一)退热
对于发热患者,若体温不超过38.5℃,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若体温超过38.5℃且符合用药指征(非低龄儿童等情况),可考虑使用退热药物,但需遵循相关用药原则。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物理降温更为重要,且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
(二)止咳祛痰
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患者咳嗽、咳痰症状,如氨溴索等,通过稀释痰液等作用促进痰液排出,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儿童使用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并注意药物剂量等相关问题。
四、特殊人群肺炎治疗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细菌性肺炎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严重不良影响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精神状态等,因为儿童病情变化较快。例如,婴儿肺炎可能表现不典型,要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二)老年人
老年人细菌性肺炎往往病情较重,且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在抗感染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营养状况对康复影响较大。
(三)孕妇
孕妇患细菌性肺炎时,用药需格外谨慎,要充分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选择抗感染药物时要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如某些青霉素类药物等,同时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