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疗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排空乳汁、局部热敷)、药物治疗(伴有全身感染症状时用抗生素),特殊人群(哺乳期和非哺乳期)有不同注意事项,还需病情监测与随访,包括症状监测和定期随访排查基础病因预防复发。
一、一般治疗
1.排空乳汁:急性乳腺炎多因乳汁淤积引起,哺乳妇女应尽可能让婴儿多吸吮患侧乳房,通过频繁的吸吮动作促进乳汁排出,防止乳汁淤积进一步加重。对于无法吸吮的婴儿,可使用吸奶器将乳汁吸净,保持乳腺导管通畅,这有助于缓解乳房肿胀疼痛等症状,同时减少细菌滋生的环境。例如,研究表明,及时有效地排空乳汁能够显著降低急性乳腺炎的严重程度及并发症发生风险。
2.局部热敷:在炎症早期可进行局部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敷于患侧乳房,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乳房的肿胀和疼痛,改善炎症部位的血液供应,有利于炎症的消退。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局部皮肤有破损或炎症已处于化脓阶段,则不宜进行热敷。
二、药物治疗
1.抗生素使用:当急性乳腺炎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表现时,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生素治疗。一般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患者对青霉素过敏,可选用红霉素等其他合适的抗生素。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病原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调整,但在获得药敏结果前,可根据经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急性乳腺炎常见的病原菌,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其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哺乳期女性:哺乳期女性发生急性乳腺炎时,除了上述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外,要特别注意保持乳头的清洁卫生,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头。同时,要注意正确的哺乳姿势,防止乳头损伤,一旦发现乳头有皲裂等情况,应及时处理,避免细菌通过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此外,哺乳期女性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合理饮食,增强自身抵抗力,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和预防乳腺炎的复发。
2.非哺乳期女性:非哺乳期女性发生急性乳腺炎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病,治疗原则基本与哺乳期女性相似。不过,非哺乳期女性要注意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病因,如乳腺导管扩张症等疾病可能导致非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炎症不能及时控制或出现化脓等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脓肿切开引流术,但手术操作需谨慎,避免对乳腺组织造成过度损伤。
四、病情监测与随访
1.症状监测:无论是哺乳期还是非哺乳期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要密切监测症状的变化,如乳房疼痛、肿胀程度是否减轻,体温是否恢复正常等。如果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如乳房疼痛加剧、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寒战等情况,要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随访:在急性乳腺炎病情稳定后,患者也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一般建议在治疗后1-2周进行复诊,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了解乳腺组织的恢复情况,确保炎症完全消退,防止病情复发。对于有复发性急性乳腺炎倾向的患者,要进一步排查可能存在的基础病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