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怎么办
小儿腹泻是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征,常见感染和非感染因素。非药物干预包括调整饮食和腹部护理。需观察粪便、精神状态等,小婴儿和有基础疾病小儿需特殊关注,腹泻伴频繁呕吐、高热不退、粪便带大量脓血或精神极度萎靡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一、小儿腹泻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小儿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的一种消化道综合征。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其中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毒之一;也有非感染因素,如饮食不当(摄入过多油腻、不易消化食物或饮食突然改变等)、腹部受凉等。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调整饮食
1.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母亲需注意调整自身饮食,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因为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更易于婴儿消化吸收,继续母乳喂养有助于维持婴儿的营养供应,同时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2.人工喂养的婴儿,可根据情况调整奶量和奶的浓度。如腹泻较轻,可按正常量喂养;腹泻较重,可暂时将奶稀释,一般稀释奶的比例为1:1-1:2,待腹泻缓解后再恢复正常奶量。
3.添加辅食的婴儿,应暂时停止添加新的辅食,可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吸收,能减轻肠道负担。
(二)腹部护理
1.注意腹部保暖,可给婴儿佩戴肚兜或使用温热的毛巾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婴儿皮肤。腹部保暖有助于缓解因腹部受凉引起的肠道痉挛,减轻腹泻症状。
三、观察与监测
(一)观察粪便情况
密切观察小儿粪便的次数、颜色、性状等。例如,若粪便呈水样便且次数较多,提示腹泻可能较严重;若粪便中带有黏液、脓血,则可能存在肠道感染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监测精神状态和体征
关注小儿的精神状态,如是否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同时监测体温,若出现发热,需进一步判断发热程度及原因。还要观察小儿的皮肤弹性、眼眶是否凹陷等,以判断有无脱水情况。一般来说,皮肤弹性差、眼眶凹陷提示可能存在脱水。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小婴儿
小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腹泻时更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因此,对于小婴儿腹泻,家长需更加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小儿出现精神差、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同时,在喂养方面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喂养方式进行,避免因喂养不当加重腹泻。
(二)有基础疾病的小儿
对于本身患有如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等基础疾病的小儿,腹泻可能会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这类小儿出现腹泻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就医,在治疗腹泻的同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医生会综合评估进行针对性治疗。
五、何时需及时就医
1.当小儿腹泻伴有频繁呕吐,无法进食进水时,可能会导致脱水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2.若小儿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持续不退等情况),同时伴有腹泻,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需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3.粪便中带大量脓血,或小儿精神极度萎靡、嗜睡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以排除严重的肠道疾病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