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为预防手足口病,可从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管理、避免接触患者等方面采取措施。6月龄-5岁儿童是主要接种对象,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12月龄前完成;要教导儿童勤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定期清洁消毒个人物品;保持居住环境通风清洁,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家庭成员患病要隔离并消毒物品。
一、接种疫苗
1.适龄人群:6月龄-5岁儿童是手足口病疫苗的主要接种对象,通过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对其他肠道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也有一定交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对于5岁以上儿童,若有接触手足口病患儿等高风险暴露情况,也可考虑接种疫苗加强防护。
2.接种程序: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以尽早发挥保护作用。
二、注意个人卫生
1.手卫生:
儿童:家长要教导儿童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如电梯按钮、公共玩具等),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按照正确的洗手步骤洗手,洗手时间应不少于20秒,可通过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来保证洗手时长。婴幼儿则由家长帮助清洁手部。
特殊人群: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更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因为这类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后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更高,良好的手卫生能有效减少病毒经口、鼻、眼等黏膜侵入人体的机会。
2.口腔卫生:儿童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后可以用温水漱口,婴幼儿喂食后家长可适当喂些温水清洁口腔。这有助于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降低手足口病病毒在口腔内繁殖引发感染的可能。
3.个人物品清洁:儿童的餐具、玩具、被褥等个人物品要定期清洁消毒。餐具每次使用后用开水烫洗,玩具可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利用紫外线杀灭病毒。
三、环境卫生管理
1.居住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在通风时要注意避免儿童直接吹冷风受凉。
定期对家居环境进行清洁,地面、家具表面等用湿布擦拭,可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如含氯消毒剂按说明书稀释后使用,消毒后要开窗通风散去异味。
2.公共场所: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密闭的商场、拥挤的游乐场等。如果必须前往,要注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的表面,接触后及时洗手。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这些公共场所要加强清洁消毒频次,如增加对扶手、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的消毒。
四、避免接触患者
1.儿童:要避免儿童与手足口病患儿密切接触,如不要一起玩耍、拥抱等。当周围有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告知儿童远离,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2.特殊人群: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以及有基础疾病的儿童,更要严格做好防护,因为他们一旦接触手足口病患儿,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可能性更大。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手足口病患者,要做好隔离措施,患者使用的物品要单独清洗消毒,患者要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避免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儿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