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怎么治疗
慢性荨麻疹的应对包括避免触发因素、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需识别规避触发因素;抗组胺药物是一线治疗药物,效果不佳可考虑生物制剂;部分自身免疫性相关的用免疫调节剂但需注意副作用;中医辨证论治需专业医生指导;儿童、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有各自治疗注意要点。
一、避免触发因素
1.识别并规避:慢性荨麻疹患者需留意自身发病诱因,如某些食物(常见的有鱼虾、蟹贝、牛奶、鸡蛋等)、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吸入物(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精神因素(紧张、焦虑等),尽量避免接触这些触发因素,减少荨麻疹发作频率。例如,有明确食物过敏史的患者应严格禁食相关过敏食物,这有助于从根源上控制病情发展,尤其对于儿童患者,家长更要仔细观察其饮食与病情发作的关联,精准规避过敏原。
二、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一线药物,通过拮抗组胺受体发挥作用。包括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苯那敏等)和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阿伐斯汀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相对第一代嗜睡等不良反应较少,更适合日常使用。不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存在差异,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药物可能对月经等生理周期的影响,儿童患者则需严格按照儿童用药的剂量等规范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剂型。
2.其他药物:对于使用抗组胺药物效果不佳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可考虑使用其他药物,如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但这类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使用。
三、免疫调节治疗
1.针对自身免疫性因素:部分慢性荨麻疹与自身免疫有关,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等,但这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指标,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全者,要权衡利弊后谨慎使用,儿童患者一般不优先考虑此类免疫调节药物。
四、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1.辨证论治:中医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辨证论治,如风热犯表证可使用消风散加减,风寒束表证可使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等。但中医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包括年龄、体质等因素,儿童患者进行中医中药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剂量,确保安全有效。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荨麻疹患者在治疗时需格外谨慎,首选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因为荨麻疹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外观,导致心理压力,家长需给予心理疏导。
2.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药需特别谨慎,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不良后果的药物,要充分权衡治疗的收益和风险。
3.哺乳期女性:哺乳期慢性荨麻疹患者用药时要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进行治疗,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婴儿的反应。



